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思源于疑,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思考,有了问题思考方有目标,这是对知识进行探究的开始。但目前课堂上老师要学生质疑往往流于形式。如讲完以后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低年级学生会回答:“没—有—啦!”高年级学生则缄默不语。是不是真正没有问题呢?我们说,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别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学生对某些知识没有理解或不完全理解,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即使是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听懂了,也可能会有其他的想法,会产生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有问题为什么不提呢?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怕,怕问题提不好而遭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同学的嘲笑;二是不会,不知道问什么?在什么时候问?心中的疑问如何表述?这些原因虽反映在学生身上,但根子还是在老师。如果老师既能大力倡导,又能悉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可以养成的。下面就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简单谈一谈。
数学课本上的语言精练,叙述严谨,逻辑性、科学性强,学生读数学书,一定会有读不懂、想不通、弄不明白的地方,怎样使他们既想到有问题(知疑),又能把它很好表述出来(善问)呢?这种“知疑善问”的能力形成,“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培养过程,开始时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来的问题抓不住要点,属于琐碎的枝节性问题。据此,教师应首先示范,根据知识要点提出问题。例如,指导学生读“同分母加、减法”一节教材时,可提出如下思考题:①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②同分母加、减法怎样计算?③为什么同分母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而分母不变?④计算的结果怎样处理?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读书,边思考,探究出问题的答案。但要注意,问题得以解|决,只是一个方面的目的,在完成这一目的后,要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些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使学生领悟到,如何围绕知识要点和知识结构来提问题。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编读书提纲,要求每读完一段文字后,要提出几个问题,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提问题的方法。笔者曾听过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执教“小数乘法(整数乘以小数)”,课一开始,老师让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围绕计算方法质疑,结果学生提出了两个很好的问题:①计算小数乘法时如何处理小数点?是不是与小数加减法一样,还是小数点对齐?②为什么有些小数乘法,乘得的积会比被乘数要小些?这两个问题确实提到点子上来了,整节课老师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进行讲解的,课上得生动活泼,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这说明该班学生的质疑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无疑与老师的长期培养是分不开的。
除上面所说的根据知识要点质疑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质疑,在平凡的事例中提出易被忽略的问题。例如,一老师教“角”的概念时,学生阅读教材后提出:我们学习的“角”就是平常所说的“角落”吗?老师当即表扬这个学生会动脑筋,连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也提出来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角”就是“角落”;有的说,“角落”不只一个“角”;有的说,“角落”是由几个“角”组成的;.……至此,老师归纳学生的意见,指出“角”和“角落”是两个不同概念,我们今天学习的“角”与所学过的直线、平行线等一样,都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而“角落”是由三个不同平面上的“角”组成的立体空间,这个问题待你们念中学时就明白了。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学生质疑对全班学生是个启发,老师的赞扬又提高了学生质疑的勇气,这对于质疑能力的形成,无疑是有帮助的。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指出,培养质疑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眼睛不能总是盯住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要耐心启发中下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做到有什么说什么,帮助他们说得好一些。这样,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从而大面积提高学习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本上的语言精练,叙述严谨,逻辑性、科学性强,学生读数学书,一定会有读不懂、想不通、弄不明白的地方,怎样使他们既想到有问题(知疑),又能把它很好表述出来(善问)呢?这种“知疑善问”的能力形成,“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培养过程,开始时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来的问题抓不住要点,属于琐碎的枝节性问题。据此,教师应首先示范,根据知识要点提出问题。例如,指导学生读“同分母加、减法”一节教材时,可提出如下思考题:①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②同分母加、减法怎样计算?③为什么同分母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而分母不变?④计算的结果怎样处理?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读书,边思考,探究出问题的答案。但要注意,问题得以解|决,只是一个方面的目的,在完成这一目的后,要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些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使学生领悟到,如何围绕知识要点和知识结构来提问题。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编读书提纲,要求每读完一段文字后,要提出几个问题,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提问题的方法。笔者曾听过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执教“小数乘法(整数乘以小数)”,课一开始,老师让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围绕计算方法质疑,结果学生提出了两个很好的问题:①计算小数乘法时如何处理小数点?是不是与小数加减法一样,还是小数点对齐?②为什么有些小数乘法,乘得的积会比被乘数要小些?这两个问题确实提到点子上来了,整节课老师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进行讲解的,课上得生动活泼,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这说明该班学生的质疑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无疑与老师的长期培养是分不开的。
除上面所说的根据知识要点质疑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质疑,在平凡的事例中提出易被忽略的问题。例如,一老师教“角”的概念时,学生阅读教材后提出:我们学习的“角”就是平常所说的“角落”吗?老师当即表扬这个学生会动脑筋,连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也提出来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角”就是“角落”;有的说,“角落”不只一个“角”;有的说,“角落”是由几个“角”组成的;.……至此,老师归纳学生的意见,指出“角”和“角落”是两个不同概念,我们今天学习的“角”与所学过的直线、平行线等一样,都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而“角落”是由三个不同平面上的“角”组成的立体空间,这个问题待你们念中学时就明白了。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学生质疑对全班学生是个启发,老师的赞扬又提高了学生质疑的勇气,这对于质疑能力的形成,无疑是有帮助的。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指出,培养质疑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眼睛不能总是盯住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要耐心启发中下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做到有什么说什么,帮助他们说得好一些。这样,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从而大面积提高学习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8/10/10 9:17:07
- 【点击频次】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