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用智慧激趣,用童心倾听

 

【作者】 胡寿珍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巴洞镇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 作文是心灵,是情感,是尊严,是荣耀,是本真的袒露,是压抑的冲动,是秘密的公开,是温馨的表白,是内在的觉醒。作文是一个“人”的世界,“言”的世界,“心”的世界,“情”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而习作是学生宣泄情感,表达心声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作为教师,要能将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出来,使学生愿意倾吐,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我心诉我情”,我的教学实践证明:用智慧激趣,用童心倾听。

【关键词】 兴趣;智慧;激趣;童心;倾听;氛围;情境;对话;赞美;
【正文】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正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兴趣的激发是何等重要。在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用智慧激趣,用童心倾听。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时,就会把这种创造性极强的精神劳动当作一种乐趣,当作一种享受,当作一种需要,进而去积极主动的练习,坚持不懈地追求,逐渐提高自己习作水平。修订版《大纲》对学生作文的要求特别强调一点,即“有兴趣,乐于写。”
  1、创设和谐氛围,满足心境之乐
  现代教学论认为:积极的情感,和谐的氛围,可以刺激学生神经中枢,促进大脑思维,形成学生对真实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学生良好的习作心境,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教师尊重、信任、了解学生为前提,教师走进学生,留心观察学生,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谈,倾听心声,了解善恶,满足他们的需求,急学生所急,乐学生所乐,忧学生所忧,真诚帮助,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这样,学生接纳老师,把老师当朋友,敞开心扉。
  案例:于漪与写作困难户的谈话摘录:
  场景一:
  今天咱们学了《荔枝蜜》一文,要学写一篇作文——《可爱的小生灵》你可要仔细看啊,你把你所看到的小生灵的可爱之处写下来,那本领可就大了,本领大,你开心,我更开心,我们试试看,行吗?
  场景二
  作文交上来,我还没来得及改,他来找我,“老师我的作文改了吗”,我连忙说,我们一起看,一起改,好吗?我征求他的意见“先让我看一遍,行吗?”“没想到,大有进步,还有好句子呢?”
  300字的作文,错别字一堆,语句前言不搭后语,我便一句一句理顺,错别字一个一个纠正,告诉他错在哪里,我以边分析一边笑,他也跟着笑。
  场景三
  之后,我要他把修改好的作文读一遍,说,你看这作文写得多生动呀,多有趣呀。老师就写不出来,你怎么写出来的讲讲看。他说,是老师改的,老师改有点作用,但是有趣的底子是你创造的啊,你再想想看,这其中有什么道理?他说,龙虾我喜欢,很熟悉,对了看来只要平时留心观察,用心想,不会的字多查查字典,你就能写出好作文。
  大师温柔的言语,来自于对学生真诚的爱。学生一旦对习作的感情发生变化,化恨为爱时,他们就会产生倾吐的欲望,这是多么珍贵的情感呀。教师要用责任与智慧,用真情、用爱心教会学生。语言魅力,人格魅力。作文应少点功力,多一些真情。灵动的、有趣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定会呈现!
  2、创设情境激趣,调动参与热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特点,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对头脑中积累的习作素材的回忆,激起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想象,使学生在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伴随着情感生发出了强烈表达欲,水到渠成地把他们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怎能不是富有个性、创造力极强的作品呢?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
  在指导学生完成人教年级四上册第二单元“说说心里话”的写作时,我先为学生播放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说说心里话》是农民工心声能的表达,开课就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直切主题,为后面学习做好了情感铺垫。
  在指导写景作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现在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大好时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风景迷人的桂林山水。然后播放风光片《桂林山水》《黄山奇石》,学生一边欣赏,教师一边点评各主要景点的奇特之处。学生看得投入,好像亲身游览了一番,接着我及时触情:这么美的景致,你不想写出来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看谁笔下的风景最美。立刻,同学们奋笔疾书,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便写出来了。于是,飘着荷香的池塘,泛着浪花的小溪……都从学生的笔端涌出,同学们尽情宣泄童真童趣,自由表达,这正是由于情境的巧妙设置,才使学生动情、动心,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迅速进入良好的写作状态。
  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触动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了自己的灵魂。
  3、巧设对话巧引,无声浸润心灵
  作文,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如若为他们讲述时,运用枯燥而生硬的语言与他们对话,他们不会接受,更不会感兴趣,因此对话的运用,也是极其重要的。
  记得学生刚上三年级,第一堂指导课我就对他们说“你们在一二年级认了那么多字,读了那么多课文,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写文章,这就叫作文。学会了作文,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自己就能写出来,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孩子们听的乐淘淘的,看的出来,他们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只有孩子在主观上产生习作的欲望,才有困难在一次次的习作中体会到习作的乐趣。
  再来看看叶圣陶是如何教孩子作文——“到底算教还是不教”
  叶老要求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自己决定。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还要求子女每天要写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之后,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读给他听,从不说写得好,写得不好,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孩子就得重新钦此造句,尽力让父亲听明白,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懂了,在继续读下去。这就是级学生——自能作文最好的注脚。
  4、精心采撷语段,动情朗诵经典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常常精心挑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蕴含深刻哲理的记叙文或情节感人的故事……进行动情朗诵。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叹道:“好美啊!好感人啊!”长时间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了他们的语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观念,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这点也正符合《大纲》所要求的:“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5、赞赏鼓励催化,提高习作兴趣
  叶圣陶曾说:“美的东西赞美越多越好”。可见赞赏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如果能挖出孩子闪光点加以赞赏,就能使学生产生追求向上的力量。多一些赞许,少一些批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然赞美成为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
  常常有这样的学生,他们遣词造句能力很差,语句不通顺,但偶尔会出现某个词用的恰到好处的现象,对此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及时给予掌声。我常常对这些学生说:
  “好学生,你很聪明,如果你上课再认真些,对事物多留心观察,老师相信你定能写出好的作文来,老师为你加油,期待着欣赏你的佳作,不要让老师失望哦”
  语重心长的话语像细细春雨注入孩子心田,产生了强大效应,她敢问了,敢说了,也敢写,喜欢写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想到:由于学生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善用激励性语言时,要注重语言的层次性。对于那些对作文有兴趣、写的较好的学生,我常常这样说:
  “我的可爱的小作家们,你们是老师的骄傲,老师特别喜欢拜读你们的佳作,特别想倾听你们的心声,你们的作文会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快乐,老师与你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感动着,你们也常常把我带到儿时的情境中,我也仿佛年轻了许多,孩子们,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写佳作让老师欣赏吧!”这样作避免了他们的骄傲心里,更重要地是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兴趣。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他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她的心,那不会带来益处。”可见,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应十分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由此可见,要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生活,让自己的思想和孩子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倾听孩子的童音,你会听到纯洁而又美妙的乐声,用爱心去呵护,见孩子所见,爱孩子所爱,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去点燃孩子心头那奇异的火花,学生习作的欲望就会燃烧起来。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
  [3]《名家谈作文》
  • 【发布时间】2018/10/10 9:22:11
  • 【点击频次】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