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

 

【作者】 王显明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大成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历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但在实际当中,口语交际这一课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并没有落到实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长时间的与父母的分离使他们不爱与人说话,不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卑,冷漠,胆怯。同父母的交往有时仅限于一个简短的电话,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山区且苗族生居多,在口语交际方面有明显的缺陷。虽然我校的老师也努力尝试着去上好每一堂课,但往往一节课下来,老师比学生还累,说得比学生还多。而学生呢,也不愿积极参与,部分同学一言不发,做个“旁听生”,有的同学愿意说,可刚开了个头,却又戛然而止,不知该怎么说下去,场面陷入尴尬。久而久之,口语交际课老师们也只是走个过场,蜻蜓点水般敷衍了事,学生听说能力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口语交际教学措施
  如何改变我校目前的这种口语交际状况,根据我校一线教师的从教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文明修养的养成需要情境来实现,如果缺少具有实际意义的具体的交际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有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动口语交际过程。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中,我校教师立足于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情境,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譬如四年级下册有一个“接待客人”的交际内容,这个话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这样的情景经常耳濡目睹。我校的教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让学生说说平时看到爸爸妈妈是怎样接待客人的或自己到别人家做客,主人又是怎样接待你的。然后又让学生观看一些有接待场面的录像,接着教师又设置了一个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现在,你一个人在家,有位客人来找你爸爸,可你爸爸不在家,如果来的这位客人你认识他,你准备怎样接待,如果不认识,你又准备怎样接待?客人会怎么说,怎么做,你又会怎么回答怎样做呢?和你的同桌俩人一组,想一想,说一说并演一演。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具有真实性。而且在这个情境中,学生还有选择的余地去展开想象,进行假设推测,思维想象活动留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因此,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富有挑战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口语交际的热情。
  (二)找准话题,一触即发。
  很多老师在教学口语交际的时候,都是根据教材上安排的内容去教的。殊不知,教材虽然编排系统科学,可实际上有的话题离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他们平时的生活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这个方面。比如说五年级上册的一个口语交际内容是让学生就“开卷是否有益”这个话题进行辩论,而事实上农村的学生很少甚至根本就不看课外书,就算看也是几本作文书或者是童话故事书,所以这样的话题学生根本就无从说起。因此,老师不要因为教材而禁锢了自己的思想,要打破传统资源观,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有效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找准一个适当的话题,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由怕说到想说敢说爱说。孩子有一个爱告状的特点,能到老师那儿告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他刚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一个学生就举手说某某同学早餐时间不遵守纪律,他刚说完,另一个同学马上站起来说某某同学欺负了低年级的小朋友,还有某某乱丢垃圾。看到有人说开了,好多同学都举起了手,那场面是非常的热烈。面对这种情形,该教师没有斥骂学生,而是转念一想,这不是一个现成的口语交际话题吗?立马要求学生安静下来,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你在校园内看到的违纪违规的现象,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制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这样一来,学生都踊跃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即达到了口语的培养目标,有合理地利用了资源。
  (三)加强实践,突出互动。
  际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参与是最好的形式。教材中出现的“商量一下”“和同学分享”“小组交流”“评一评”“讨论”等都是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听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好伙伴,“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修正,并做好典范。
  二、口语交际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我们的口语交际有着母语这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分辨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的语言环境。
  2、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与交流习惯。
  良好的听说态度与交流习惯也是成功交际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大方有礼貌地与别人交流,可个别学生因为胆小等心理原因,在交流时往往会不敢正视别人,或者声音很小等,我们就要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3、一定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因而每个学生都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但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尽量营造一种和谐的交流环境
  4、重视激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口语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小学生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5、给予学生多练的机会。
  能力是从不断的磨练中得来的,教师要给这些学生多练的机会,让他们从多次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当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对农村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因此,除了课堂上的口语交际外,我们还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可以利用晨读前十分钟进行美文诵读,定期开展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等,平时也要求学生多看语言类节目并进行模仿。总而言之,我们教师只要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资源,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就一定能使他们放飞心灵,畅所欲言。
  • 【发布时间】2018/10/10 9:53:12
  • 【点击频次】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