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作文教学浅论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正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中的重中之重,对如何抓好作文教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人能说出自己的道道,就其原因有三:一是对学生心理缺乏认知,二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的习惯缺乏研究,三是以教师的思维定式高估学生。
我长期从事农村村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和六、七、八、九岁的学生接触,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是非常感性的,情绪化的,他们对事物语言表达多是碎片化的,短语、短句是他们表达的主要特征。他们的思维习惯是跳跃式的,语言表达也是跳跃式的。我们常常觉得他们说话“前言不达后语”,和他们进行口语交流,换位思考,又觉得他们语言表达又是完整的连贯的。他们的语言表达在具体的语境里“承前省”或“蒙后省”了,他们把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就词不达意了,就显得凌乱交代不清楚了。
现在很多作文书里面的文章,我认为有相当一部分是假作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写不出来的,如果让学生读这样的作文书是十分有害的,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感,觉得“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今天,把我多年来在起始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对学生作文教学应从一年级抓起”。幼儿园学生喜欢说,敢于说,他们能歌善舞,说话滔滔不绝,进入一年级后就逐渐变得不爱说话了,变得张口难了。作为一年级新生的语文启蒙教师,狠抓一年级新生“说”的“口语交际”训练显得尤其重要。一年级的新生还没有从幼儿园学生的角色中转换过来,他们好说,敢于说,好表现。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继续发挥他们的这种优势,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让每个学生说,让爱说的学生当好“领头羊”,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教师可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介绍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让学生向大家介绍家里面的房子、家用电器用品、家具等;让学生向大家介绍家里的鸡、鸭、鹅,猪、狗、猫等小动物;让学生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水果、农作物.......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让他们说,他们也乐意说。为了抓好让学生说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一年级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说的拓展训练,如:教一年级学拼音“y”,教材上插图是:一个小院子里,一位阿姨在洗衣服,晾衣服,院子里那棵树的树冠像一个“y”。这幅插图学生有生活经验,是对学生进行说的拓展训练的好教材,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说这幅插图的内容,可合理想一想插图所蕴含其他东西。学生说得十分踊跃。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位漂亮阿姨在洗衣服,晾衣服;有的学生说:一天,小明的妈妈坐在一根小凳子上,在院子里要洗衣服,院子里的那棵树多像我们今天学的大y啊!......我在一年级第一期前半期,每一天都安排了让学生说的时间,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使学生敢说、爱说和会说。
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要在课前告知让学生说的范围。在让学生说的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形式:一人式的说、二生对话式的说、师生对话式的说等。教师可适当做一些提示,提示的语言要儿童化、口语化。这阶段学生说的话,多是短语、短句,甚至是碎片化的,个别学生说的或是前言不搭后语,东拉西扯,教师不应求全责备,要保护好学生说的自尊心。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要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如教学学生的《思绪与品德》课,教师可充分拓展教材,利用该书图文并茂,内容广泛的特点,把思品课作为载体,既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又作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生动教材,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举两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要把握好度,不能把思品课上成语文课。
要做好平常语文常规教学对作文的辅助铺垫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低年级教师要狠抓学生识字、写字学习的落实,训练学生学习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逐渐要求学生“连句成文(篇)”。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所学的字口头组词,用口头组的词进行口头造句。教师在让学生说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逐渐提高对学生说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渐做到语句比较通顺、连贯和流畅,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
二、尝试让学生“写”。“不怕打胡说,就怕没话说。”可见说的重要性。说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沟通的媒介,写是对说的“固化”,写是说不可比拟的。在生活中我们会常常听到xxx就是会说不会写,如果会写呀,会是怎么样.......可见写是多么的重要啊!在尝试让学生“写”的过程中,也要秉承“不怕打胡说,就怕没话说(写)”的精神,做到让学生尽可能把说的写下来,让学生有话可写。把教材中的看图说话,逐渐地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图写话”,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图画的内容表示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什么?”,我形象地称之为看图写话“四要素”。学生在所写的话里把这四个问题回答清楚了,看图写话的目的也就达成了。随着看图写话训练的深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把“干什么?”写具体,即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逐渐由学生的写话向学生作文过度。我个人认为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看图写话是很好的载体,把这一过程抓好抓落实,学生写作文就找到感觉了,学生就会把作文当成展示的舞台,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一听说写作文,就会跃跃欲试。
现在的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是让学生编童话故事,这最接地气。学生从小就爱看动画片,也会讲童话故事,让学生编童话故事,轻车熟路,教师加以引导,大多数学生跃跃欲试,热情高涨,教师可先让学生把看的童话故事用自己话讲出来写下了,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编童话故事,由易到难,事半功倍。
有些教师在对待学生写的作文“缺乏度量”,批语少了些鼓励、表扬,对学生作文少了些欣赏,对学生写得差的多了一些指责。这都是不对的行为,对培养学生写的兴趣是十分有害的。
在训练学生写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让进行仿写、续写,仿写重在仿谋篇布局的结构上。譬如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两文,教师要重点强调两文在写作的特点(方法),采用的总—分—总的写法。我在写“我的家乡”、“美丽的东方生态园”时,要求学生采用这种方法。续写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譬如《小木偶的故事》,课文中因为小木偶只会笑,笑给小木偶带来了很多烦恼,被别人误解,后来女巫给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小木偶后来怎么样?有些在续写的时候根据课文内容,写的还是课文上“人物”,小木偶的命运截然相反;有的同学的续写,就不是课文上的“人物”,而是另外添加了一些“人物”,写出了小木偶有人类表情带来的快乐。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文的方法,对学生写好作文是有积极意义的。我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写下水作文”,我认为教师写的下水作文不能阳春白雪,要接地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做到语言儿童化,写出来的下水作文的质量比学生略高一筹就可以了,不能高山仰止,高不可及,否则适得其反。
现在要求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写作文,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大有好处!起始作文也可以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喜欢编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师要善用之。
三、让学生“读作文”和“改作文”。好作文是学生通过读改出来的。让学生读作文,不是让学生读作文辅导一类书上的作文,而是让学生读自己写的作文。可采用多种读的方式:个人读、小组读、汇报交流读和交换读;默读、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去修改。一读,再读,三读;一改,再改,三改。在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读自己写的作文,还让学生读老师写的“下水作文”,通过对比,对引领学生读改作文是十分有益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作文修改指导。一个学期学生作文教学,教师重点抓那么四个不同内容的作文读改训练,我认为是十分恰当的。让学生反复的读,让学生反复的改,我形象地称之为“磨作文”。好作文是磨出来的,学生磨出来的作文基本上能做到错别字少了,语句通顺了,表达内容具体了,中心明确了。具体做法是:比如我在教学学生写人的作文时,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写,告诉学生可以写“我的老师”、“我的妈妈”、“我的同学”等,我要求学生要写人物外貌,写人物外貌时一定要抓住人物外貌特点来写,写人离不开写事,我们就要想想我们写这个人的目的是什么,反映或赞扬他(她)哪方面的优秀品质,我们就要选这方面的事例,我们选的事例可以多一些,再根据写的目的进行取舍,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事例来写。写人中的写事不要求那么具体,只要把事情交代清楚,能突出人物优秀品质就可以了。让不同的学生写不同的人,通过读的环节,进行对比感悟教学修改,让学生找到写人一类作文的方法。通过读和“磨改”,选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作文,张贴于作文园地,或是装订成册,在学生中传阅,是对学生最好的褒扬,是最好的“作文辅导书”。
近年来学生作文中假大空现象愈演愈烈。教学生作文,就要教学生做人,作文即做人,培养学生写所见所闻、写所思所想,写真情实感,这才是教学生作文的正确导向。教学生背作文范文,以不变应万变是非常有害的。让学生多说、多写、多观察,多动手、多读、多积累是提升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第一要务,只有学生对写作文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写出“真作文”,学生的写作文的潜能才能真正地激发出来,学生乐写?、善改?,教师的作文教学法就是有效的,反之,就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曾传华著《名师教你写作文》。
[2]覃波、覃润昌主编的《语文新视野》
我长期从事农村村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和六、七、八、九岁的学生接触,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是非常感性的,情绪化的,他们对事物语言表达多是碎片化的,短语、短句是他们表达的主要特征。他们的思维习惯是跳跃式的,语言表达也是跳跃式的。我们常常觉得他们说话“前言不达后语”,和他们进行口语交流,换位思考,又觉得他们语言表达又是完整的连贯的。他们的语言表达在具体的语境里“承前省”或“蒙后省”了,他们把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就词不达意了,就显得凌乱交代不清楚了。
现在很多作文书里面的文章,我认为有相当一部分是假作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写不出来的,如果让学生读这样的作文书是十分有害的,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感,觉得“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今天,把我多年来在起始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对学生作文教学应从一年级抓起”。幼儿园学生喜欢说,敢于说,他们能歌善舞,说话滔滔不绝,进入一年级后就逐渐变得不爱说话了,变得张口难了。作为一年级新生的语文启蒙教师,狠抓一年级新生“说”的“口语交际”训练显得尤其重要。一年级的新生还没有从幼儿园学生的角色中转换过来,他们好说,敢于说,好表现。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继续发挥他们的这种优势,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让每个学生说,让爱说的学生当好“领头羊”,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教师可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介绍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让学生向大家介绍家里面的房子、家用电器用品、家具等;让学生向大家介绍家里的鸡、鸭、鹅,猪、狗、猫等小动物;让学生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水果、农作物.......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让他们说,他们也乐意说。为了抓好让学生说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一年级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说的拓展训练,如:教一年级学拼音“y”,教材上插图是:一个小院子里,一位阿姨在洗衣服,晾衣服,院子里那棵树的树冠像一个“y”。这幅插图学生有生活经验,是对学生进行说的拓展训练的好教材,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说这幅插图的内容,可合理想一想插图所蕴含其他东西。学生说得十分踊跃。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位漂亮阿姨在洗衣服,晾衣服;有的学生说:一天,小明的妈妈坐在一根小凳子上,在院子里要洗衣服,院子里的那棵树多像我们今天学的大y啊!......我在一年级第一期前半期,每一天都安排了让学生说的时间,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使学生敢说、爱说和会说。
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要在课前告知让学生说的范围。在让学生说的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形式:一人式的说、二生对话式的说、师生对话式的说等。教师可适当做一些提示,提示的语言要儿童化、口语化。这阶段学生说的话,多是短语、短句,甚至是碎片化的,个别学生说的或是前言不搭后语,东拉西扯,教师不应求全责备,要保护好学生说的自尊心。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要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如教学学生的《思绪与品德》课,教师可充分拓展教材,利用该书图文并茂,内容广泛的特点,把思品课作为载体,既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又作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生动教材,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举两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要把握好度,不能把思品课上成语文课。
要做好平常语文常规教学对作文的辅助铺垫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低年级教师要狠抓学生识字、写字学习的落实,训练学生学习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逐渐要求学生“连句成文(篇)”。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所学的字口头组词,用口头组的词进行口头造句。教师在让学生说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逐渐提高对学生说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渐做到语句比较通顺、连贯和流畅,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
二、尝试让学生“写”。“不怕打胡说,就怕没话说。”可见说的重要性。说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沟通的媒介,写是对说的“固化”,写是说不可比拟的。在生活中我们会常常听到xxx就是会说不会写,如果会写呀,会是怎么样.......可见写是多么的重要啊!在尝试让学生“写”的过程中,也要秉承“不怕打胡说,就怕没话说(写)”的精神,做到让学生尽可能把说的写下来,让学生有话可写。把教材中的看图说话,逐渐地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图写话”,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图画的内容表示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什么?”,我形象地称之为看图写话“四要素”。学生在所写的话里把这四个问题回答清楚了,看图写话的目的也就达成了。随着看图写话训练的深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把“干什么?”写具体,即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逐渐由学生的写话向学生作文过度。我个人认为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看图写话是很好的载体,把这一过程抓好抓落实,学生写作文就找到感觉了,学生就会把作文当成展示的舞台,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一听说写作文,就会跃跃欲试。
现在的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是让学生编童话故事,这最接地气。学生从小就爱看动画片,也会讲童话故事,让学生编童话故事,轻车熟路,教师加以引导,大多数学生跃跃欲试,热情高涨,教师可先让学生把看的童话故事用自己话讲出来写下了,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编童话故事,由易到难,事半功倍。
有些教师在对待学生写的作文“缺乏度量”,批语少了些鼓励、表扬,对学生作文少了些欣赏,对学生写得差的多了一些指责。这都是不对的行为,对培养学生写的兴趣是十分有害的。
在训练学生写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让进行仿写、续写,仿写重在仿谋篇布局的结构上。譬如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两文,教师要重点强调两文在写作的特点(方法),采用的总—分—总的写法。我在写“我的家乡”、“美丽的东方生态园”时,要求学生采用这种方法。续写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譬如《小木偶的故事》,课文中因为小木偶只会笑,笑给小木偶带来了很多烦恼,被别人误解,后来女巫给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小木偶后来怎么样?有些在续写的时候根据课文内容,写的还是课文上“人物”,小木偶的命运截然相反;有的同学的续写,就不是课文上的“人物”,而是另外添加了一些“人物”,写出了小木偶有人类表情带来的快乐。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文的方法,对学生写好作文是有积极意义的。我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写下水作文”,我认为教师写的下水作文不能阳春白雪,要接地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做到语言儿童化,写出来的下水作文的质量比学生略高一筹就可以了,不能高山仰止,高不可及,否则适得其反。
现在要求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写作文,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大有好处!起始作文也可以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喜欢编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师要善用之。
三、让学生“读作文”和“改作文”。好作文是学生通过读改出来的。让学生读作文,不是让学生读作文辅导一类书上的作文,而是让学生读自己写的作文。可采用多种读的方式:个人读、小组读、汇报交流读和交换读;默读、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去修改。一读,再读,三读;一改,再改,三改。在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读自己写的作文,还让学生读老师写的“下水作文”,通过对比,对引领学生读改作文是十分有益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作文修改指导。一个学期学生作文教学,教师重点抓那么四个不同内容的作文读改训练,我认为是十分恰当的。让学生反复的读,让学生反复的改,我形象地称之为“磨作文”。好作文是磨出来的,学生磨出来的作文基本上能做到错别字少了,语句通顺了,表达内容具体了,中心明确了。具体做法是:比如我在教学学生写人的作文时,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写,告诉学生可以写“我的老师”、“我的妈妈”、“我的同学”等,我要求学生要写人物外貌,写人物外貌时一定要抓住人物外貌特点来写,写人离不开写事,我们就要想想我们写这个人的目的是什么,反映或赞扬他(她)哪方面的优秀品质,我们就要选这方面的事例,我们选的事例可以多一些,再根据写的目的进行取舍,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事例来写。写人中的写事不要求那么具体,只要把事情交代清楚,能突出人物优秀品质就可以了。让不同的学生写不同的人,通过读的环节,进行对比感悟教学修改,让学生找到写人一类作文的方法。通过读和“磨改”,选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作文,张贴于作文园地,或是装订成册,在学生中传阅,是对学生最好的褒扬,是最好的“作文辅导书”。
近年来学生作文中假大空现象愈演愈烈。教学生作文,就要教学生做人,作文即做人,培养学生写所见所闻、写所思所想,写真情实感,这才是教学生作文的正确导向。教学生背作文范文,以不变应万变是非常有害的。让学生多说、多写、多观察,多动手、多读、多积累是提升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第一要务,只有学生对写作文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写出“真作文”,学生的写作文的潜能才能真正地激发出来,学生乐写?、善改?,教师的作文教学法就是有效的,反之,就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曾传华著《名师教你写作文》。
[2]覃波、覃润昌主编的《语文新视野》
- 【发布时间】2018/10/10 9:53:40
- 【点击频次】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