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群文阅读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

 

【作者】 刘 芳

【机构】 四川省威远县严陵镇河东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检查,就是围绕着一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个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它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群文阅读教学中群文的选择以及在阅读教学中创建新型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群文阅读中,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开展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高议题。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也就是说议题给予独自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
  一、群文阅读,注重巧选群文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和“单元整组教学”“主题阅读”等有联系,但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并在文章之间形成“互文关系”,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出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群文阅读教学避开了传统阅读教学时间花费多、学生阅读效果不好的弊端,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为实现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高洁幸福的公民”的目标而践行的阅读教学模式。它能把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将阅读养料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人格。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进行探讨。
  (一)同一作者,巧选群文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和同一作者有关,其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要寻找关联,巧选群文。首先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补充,使得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全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不仅要结合同一单元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几篇课文对鲁迅进行更多的了解,同时还要围绕憎恶封建社会黑暗的社会制度,这一主题进行素材开发,补充《骆驼祥子》、《孔乙己》、《祝福》这3篇文章,学生对其进行赏析,感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情怀,体会他对封建黑暗社会制度的憎恶,对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和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意识。
  (二)同一主题,巧选群文
  各名家相同主题的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阶段语文教材中,学生对相同主题名作的了解通常零散而片面,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完整的映像,导致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缺陷。依据相同主题,各名家的作品进行整合,通过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更多的的文学作品,感受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更好地受到到文学艺术的熏陶。
  例如,在学习思念家乡的诗歌《诗经──采薇》时,补充李白的诗歌《静夜思》,张籍的《秋思》这几首诗进行群文阅读,对比高适的《除夜作》和货知章的《回乡偶书》都是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异;感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作者抒发思念亲人和家乡之前的异同。
  (三)同一体裁,巧选群文
  同一体裁的文章之间既具备相同点,又各有千秋,将统一体裁的素材进行开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拓展其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有学者曾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可见美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同体裁”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例如,在学习《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补充同类型文章《恐龙的灭绝》、《只有一个地球》,更好地了解科普文章的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从而更快更好地弄懂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在阅读方法上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策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二、群文阅读,创建新型课堂
  群文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群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在积累了阅读量、提升了阅读速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开展群文阅读可创建以下几种新型课堂。
  (一)自主学习的课堂
  群文阅读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略读和默读,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读后进行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同时还能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起来。在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孩子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例如,在学习《跑进家里来的松鼠》这篇课文时,联系《珍珠鸟》和《白公鹅》这两篇文章,并设问: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保护动物的意识,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人类爱护动物,动物汇报以爱,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二)对比学习的课堂
  群文阅读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概括分析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对课文的讲解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却较少。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多篇文章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却有某种相通之处,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深思、陈述和倾听。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学习《难忘的一课》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对同一单元的《圆明园的毁灭》和《狼牙山五壮士》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和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并向学生提问在课外是否读过相同类型的文章,自己读过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分析不同的文章,感受不同作者所表达的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意识,勿忘祖国那段屈辱的历史。
  (三)理解学习的课堂
  阅读的策略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爱”,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4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穷人》《唯一的听众》《别饿坏了那匹马》《用心灵去倾听》《一面》,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一,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这一伟大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群文阅读教学围绕着一组选文所贯穿的议题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能够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维张力,因此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构建复杂的心智模式。同时,由于同时学习多篇文章,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教育的目的和基本理念,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就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形成的能够自动运用出来的知识积淀、语文能力和思维方式。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多文本形成一个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进来,在参与过程中把握语文能力,把知识与自身的体验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多方面体会文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总之,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让学生大量阅读。群文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从而掌握多种多样的实用阅读策略。这也为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新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既能满足课标要求,又会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群文阅读,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阅读量,提高了儿童的语文能力。学习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发出的枝和叶,让群文阅读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相信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

  • 【发布时间】2018/10/10 10:01:53
  • 【点击频次】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