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作者】 朱 鸽

【机构】 新疆奎屯第七师126团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兴趣、启发思考,还能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捕捉有效的教学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纵观现在的课堂,很多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不积极,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一、设计合适的问题 
  不同课文,教学目标不同,训练重点不同,提问各异,但是都有对课文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创新思维的训练,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不仅要注意难易程度,使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还必须问题明确,不能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当然还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准备对策。 
  二、把握合理的时机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 
  1、学习情绪需要被激发调动时。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想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研究、探讨新知识时。在学生尚不明确新知或对新知未知的时候,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指明学生探究的方向,突出重点。 
  3、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时。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受阻时,及时的问题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开启他们的思维的闸门。 
  4、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拓展性的问题可以启示他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随便提问,更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问问题。 
  三、讲究科学的提问 
  科学的提问要注意七个讲究,才能使得问题可伸可展,可收可放,达到满意的效果。 
  1、讲究目的 
  课堂提问要讲究明确的目的,提问必须为教学要求服务。备课时就要考虑提问的目标:是为引出新课?还是为前后联系?或者其他?尽可能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 
  2、讲究启发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促使知识内化。 
  3、讲究逻辑 
  提问必须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活动顺序进行,讲究逻辑:问题做到环环相扣,解决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的思路混乱,影响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向。
  4、讲究针对 
  提问不仅要针对教材,还要针对学生。提问时要紧扣教材,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提问,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5、讲究适度 
  问题的设计应难易适中,不仅要有广度、深度,还应有坡度。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又不能让学生不动脑筋就轻易答出。只有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6、讲究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时,导入新课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松鼠是大森林的精灵,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们家里来了,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这样一个问题,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7、讲究创造 
  创造性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能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学完课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就是一只被老人喂养并关心过的海鸥,你会对去世的老人说些什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机会应平均分配。
  1、忌偏爱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少教师只喜欢向优生提问,不愿意向中差生提问。其实,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愿望,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认为提问是教师信任的表现,要求一视同仁。偏爱会使提问失去魅力。 
  2、忌惩罚 
  个别老师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专门收拾心目中的“差生”。答不上,罚站,罚作业……惩罚破坏了教学和谐的美,使提问变味,也使得学生不敢回答问题,心有顾忌。
  3、忌讥讽 
  提问时,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轻松的气氛都将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对差生,绝对不要用“这么简单都答不上,真笨”之类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以鼓励的语气提问,用赞许或肯定的口吻评价,忌讥讽。讥讽是提问的敌人。 
  4、忌齐答 
  齐答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维,易造成假象,使信息反馈失真,影响教师的判断和矫正。当然,更不能将齐答式误为启发式,一堂课齐答到底。齐答使提问黯然失色。 
  五、中肯的评价 
  中肯的评价可以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学习的兴趣,能鼓励和督促及时的消化和复习,还能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得到及时调整和改变。因此,提问中的评价,应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疑;(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当然,提问时还要面带微笑,切忌态度生硬。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不耐烦、训斥、刁难,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则增强信心,使思路清新,回答准确。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课堂提问才会真正的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8/10/10 10:02:28
  • 【点击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