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网络”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资源;善引乐学;
【正文】素质教育提倡要把“课堂”变成“学堂”,即老师仅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老师要通过“善教”来引导学生“乐学”。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对传统的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面对这种情况,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有必要利用网络去构建“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是我个人在这方面探索尝试的一点做法:
一、 电影语文课
在校学生从小到大观看了大量的电影电视作品,脑海中储存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对其中的故事主题,价值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认识,无论正确与否,我让学生回忆,试着写影视短评。每周抽一个晚自习,让学生观看与教材单元训练有关的影视作品。如学习《情人节的玫瑰绽放在教室里》,我让学生观看了《泰坦尼克号》《飘》《完美感觉》等。学生看后写了评论,学生认识到爱情的专一,忠贞,高尚,也有同学谈到了校园爱情的危害。学习《我的母亲》,我让学生看《妈妈再爱我一次》《黑暗中的舞者》,学生当场泪奔,孩子们第一次认真回忆了母亲为自己,为家庭所做的点点滴滴,有学生发出了感叹:“真希望自己早日有能力孝顺母亲,不让母亲失望。”立足导入影视作品,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 小品语文课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作为审美典型,对学生有强烈的教育作用。如追求虚荣享受的路瓦栽夫人,守财奴葛朗台,平凡孤苦、宽厚待人的老舍的母亲,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善良的流浪老人,大勇的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淳朴自爱的农村姑娘香雪,识大体,明大义,勤劳美丽的白洋淀妇女……这些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无不强烈地震撼青少年学生的心灵。我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将故事改编成小品式的课本剧,利用上课时间表演。指导学生把握住课文中人物性格,进行再创造,学生分组扮演角色,然后表演,语言、表情、动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 故事语文课
好的文学作品都有“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意境。如何把学生领进作品的意境中进而探索其深意呢?
教师组织学生讲故事,让学生把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表达出来。如《荷塘月色》,讲出月色笼罩下荷塘的美景,荷叶、荷花,荷香如何美的。学生联系学过的《爱莲说》中的文句去体验,想象,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穿芭蕾舞裙亭亭玉立的倩影、翩翩起舞的视觉形象,从中体味出荷叶舒展挺拔的姿态。使学生感受景语的情语,得到美的陶冶,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讲莫言的《卖白菜》,母子二人对于卖白菜的不同心理感受,了解“糠菜半年粮”的时代,出于生活的无奈,一个坚持卖,一个坚持“不卖”,在这无奈中,母亲的坚强和自尊与“我”的暴躁与狭隘在“卖白菜”的过程中泾渭分明。通过母子二人的表现,讲故事的学生了解人穷不能志气短再穷也需真诚实在的道理。听故事的学生听得动容,辛酸而感动。
四、 辩论语文课
一篇议论文上到第二课时,我以文中的中心论点定辩题,让学生分组确定立场,正方、反方,让学生明确辩题中的概念,不能含糊,并指导学生辩论技巧。辩论中查看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以及议论文三要素的运用组合。例如《读书人是幸福人》《拿来主义》《文艺随笔二篇》《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等课文。
五、 音乐语文课
散文诗歌就像一种心情,是一杯水,也是一杯酒,醇香悠远,沁人心脾,它是我们的情感家园。学习散文时,音乐资源的导入营造出来氛围很好的契合文本阅读的心境,如《致橡树》引领我们感受一位现代女性对爱情的宣言,播放音乐《勇敢的心》《梁祝》。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敏感的神经。《合欢树》让我们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时,播放《白发亲娘》,淋漓尽致地展示人间亲情,打动每一位学生。
六、 短信语文课
短信开辟了一种新的时尚,引领了一种以手代口,无无声胜有声的情趣,简明,连贯,得体,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短信的大面积流行为完成这一教学内容提供了方便。一般日常交际的信息传递恐怕就是“我要做什么”,或“我要你做什么”了。除了这种实用功能外,还有许多娱乐和游戏传情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收集短信,体味和欣赏这些短信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各种修辞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学生收集的节日祝贺类: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口袋里是大票子:穿上吧,让它伴你每一天,祝圣诞快乐!
另类的短信:
单位就像爬满了猴子的大树,向上看全是屁股,向下看全是笑脸,左右看全是耳目,猴年到了,祝你使劲多爬枝桠,看到更的笑脸和更少的屁股。
它是猴年春节最热传的短信之一,它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读了令人忍俊不禁,人们在简洁诙谐的文字背后,看到了不经意间勾画出的老百姓热腾腾的新年祝福和“官本位”的民间背景。
短信内容很丰富,说男女,说人心,说世界,说古今……它作为一种能的沟通媒介,改变着我们的沟通和书写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这这一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让它引领学生学习语文。
当然,语文教学理应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方式,我们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学科知识,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中,乐在文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在友爱真诚的和谐氛围中师生一起切磋琢磨,探求知识,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国活,学校课程改革初革初探[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希强,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与实践(上、下)[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对传统的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面对这种情况,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有必要利用网络去构建“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是我个人在这方面探索尝试的一点做法:
一、 电影语文课
在校学生从小到大观看了大量的电影电视作品,脑海中储存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对其中的故事主题,价值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认识,无论正确与否,我让学生回忆,试着写影视短评。每周抽一个晚自习,让学生观看与教材单元训练有关的影视作品。如学习《情人节的玫瑰绽放在教室里》,我让学生观看了《泰坦尼克号》《飘》《完美感觉》等。学生看后写了评论,学生认识到爱情的专一,忠贞,高尚,也有同学谈到了校园爱情的危害。学习《我的母亲》,我让学生看《妈妈再爱我一次》《黑暗中的舞者》,学生当场泪奔,孩子们第一次认真回忆了母亲为自己,为家庭所做的点点滴滴,有学生发出了感叹:“真希望自己早日有能力孝顺母亲,不让母亲失望。”立足导入影视作品,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 小品语文课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作为审美典型,对学生有强烈的教育作用。如追求虚荣享受的路瓦栽夫人,守财奴葛朗台,平凡孤苦、宽厚待人的老舍的母亲,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善良的流浪老人,大勇的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淳朴自爱的农村姑娘香雪,识大体,明大义,勤劳美丽的白洋淀妇女……这些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无不强烈地震撼青少年学生的心灵。我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将故事改编成小品式的课本剧,利用上课时间表演。指导学生把握住课文中人物性格,进行再创造,学生分组扮演角色,然后表演,语言、表情、动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 故事语文课
好的文学作品都有“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意境。如何把学生领进作品的意境中进而探索其深意呢?
教师组织学生讲故事,让学生把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表达出来。如《荷塘月色》,讲出月色笼罩下荷塘的美景,荷叶、荷花,荷香如何美的。学生联系学过的《爱莲说》中的文句去体验,想象,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穿芭蕾舞裙亭亭玉立的倩影、翩翩起舞的视觉形象,从中体味出荷叶舒展挺拔的姿态。使学生感受景语的情语,得到美的陶冶,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讲莫言的《卖白菜》,母子二人对于卖白菜的不同心理感受,了解“糠菜半年粮”的时代,出于生活的无奈,一个坚持卖,一个坚持“不卖”,在这无奈中,母亲的坚强和自尊与“我”的暴躁与狭隘在“卖白菜”的过程中泾渭分明。通过母子二人的表现,讲故事的学生了解人穷不能志气短再穷也需真诚实在的道理。听故事的学生听得动容,辛酸而感动。
四、 辩论语文课
一篇议论文上到第二课时,我以文中的中心论点定辩题,让学生分组确定立场,正方、反方,让学生明确辩题中的概念,不能含糊,并指导学生辩论技巧。辩论中查看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以及议论文三要素的运用组合。例如《读书人是幸福人》《拿来主义》《文艺随笔二篇》《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等课文。
五、 音乐语文课
散文诗歌就像一种心情,是一杯水,也是一杯酒,醇香悠远,沁人心脾,它是我们的情感家园。学习散文时,音乐资源的导入营造出来氛围很好的契合文本阅读的心境,如《致橡树》引领我们感受一位现代女性对爱情的宣言,播放音乐《勇敢的心》《梁祝》。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敏感的神经。《合欢树》让我们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时,播放《白发亲娘》,淋漓尽致地展示人间亲情,打动每一位学生。
六、 短信语文课
短信开辟了一种新的时尚,引领了一种以手代口,无无声胜有声的情趣,简明,连贯,得体,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短信的大面积流行为完成这一教学内容提供了方便。一般日常交际的信息传递恐怕就是“我要做什么”,或“我要你做什么”了。除了这种实用功能外,还有许多娱乐和游戏传情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收集短信,体味和欣赏这些短信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各种修辞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学生收集的节日祝贺类: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口袋里是大票子:穿上吧,让它伴你每一天,祝圣诞快乐!
另类的短信:
单位就像爬满了猴子的大树,向上看全是屁股,向下看全是笑脸,左右看全是耳目,猴年到了,祝你使劲多爬枝桠,看到更的笑脸和更少的屁股。
它是猴年春节最热传的短信之一,它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读了令人忍俊不禁,人们在简洁诙谐的文字背后,看到了不经意间勾画出的老百姓热腾腾的新年祝福和“官本位”的民间背景。
短信内容很丰富,说男女,说人心,说世界,说古今……它作为一种能的沟通媒介,改变着我们的沟通和书写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这这一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让它引领学生学习语文。
当然,语文教学理应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方式,我们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学科知识,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中,乐在文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在友爱真诚的和谐氛围中师生一起切磋琢磨,探求知识,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国活,学校课程改革初革初探[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希强,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与实践(上、下)[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 【发布时间】2018/10/10 10:05:44
- 【点击频次】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