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学前幼儿数学教学

 

【作者】 高克琼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长安小学

【摘要】 学前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前幼儿来说,学习学数也是幼儿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学前幼儿;数学教学;游戏;能力 ;
【正文】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学前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学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前幼儿教学活动中?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个人见解,与同行共勉。
  一、灵活教法,激发幼儿浓厚的数学兴趣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比较高矮,将幼儿以高矮排成一列,让幼儿自己通过尝试、探索、亲身感受去理解谁高谁矮。在生活情景中,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使幼儿学习数学感到轻松、自然。所以教师选择的教材、情节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方法要灵活,才能唤起幼儿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注重操作体验,让幼儿感知数学趣味
  在以往的活动中,教师常以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师是幼儿的主导者,幼儿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他们的操作也大多是为了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花生壳、开心果壳、瓶子、盒子、回形针、珠子、冰棒棍、各种豆豆等。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如:要幼儿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时,老师不仅要制作各种颜色的水果卡片,还要收集各种颜色的豆豆、瓶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将红豆豆、红瓶盖、红苹果、红色的圆纸片——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他们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三、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开发幼儿思维
  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教师就要因人施教,分别对待。老师就让幼儿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练习。如“按大小排序”,能力强的可以提供5个以上的图卡进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中等的可以提供三个图卡,能力差的可以提供三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如:让幼儿们想办法让“8只小鸡和数字7”成为好朋友时,老师不作示范,鼓励幼儿想办法,想的办法越多越好,且要求说出道理。孩子们的操作结果真是令人惊叹,他们的表现方式可多了,有的把7改成了8,有的给一只小鸡打个叉、画条线、圈起来、涂颜色等,还有的干脆把一只小鸡给撕掉,孩子们是多么有创意呀。再如:在装饰礼物的活动中,根据帽子上、围巾上、手套上的数字贴上相应数量的小卡片,有的贴上同类物品,如苹果、梨等,有的贴上混合物品,如花、蝴蝶等,还有的贴得满满的,既有苹果,又有蝴蝶,还有青菜等。一次在分区活动时,我发现一小朋友就是这样毫无目的地在随意摆弄。当我请他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告诉我说:“5只蝴蝶,5个苹果,5颗青菜,5个圆片片。它们和帽子上的5都是好朋友。”听后我恍然大悟,原来里面竞藏有这么多的5,难怪要摆得满满的,我不禁为他的独特表现而喝彩。是呀,当孩子表现得让人难以理解时,老师不妨耐下心来听一听,孩子的回答定会让你惊叹不已。
  四、加强游戏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的好奇心和相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因此,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总之,学前幼儿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大胆创新,才会取得好的成果。
  • 【发布时间】2018/10/23 15:35:59
  • 【点击频次】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