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作者】 尕旦草

【机构】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五小学

【摘要】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并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历来是各个学校比较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 应用题教学;数量关系;读题;审题;解题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查验算;解题步骤;
【正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并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历来是各个学校比较重视的课题。大部分学生一到做应用题就觉得头疼,常常束手无策。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具有抽象性与隐蔽性的特点,给学生解题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教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不能正确理解把握题意,是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些学生孩子并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认真读题、审题,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而应该是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如果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审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审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有些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理解了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二、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无论解简单应用题或复合应用题,都要认真分析题里的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如: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398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2小时后相遇。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这道题存在两个数量关系:(1)两地路程÷相遇时间=两列火车速度和;(2)两列火车速度和-一列火车速度=另一列火车速度。找出这两个数量关系,对号入座,题目就很容易解答了。
  三、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进行解题思路训练是学生学好应用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审题,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使已知量和未知量这对矛盾得到统一,这种构想就叫思路。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
  线段图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手段,学生易于接受,解题时能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那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便跃然纸上,解题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容易明白。所以,教给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是应用题一项基本训练。不仅启发学生的思考,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例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中,通过线段对比,结果就十分明显。
  五、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应用题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至关重要,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强化对的解题方法,找出错的原因所在。列式计算只解决了“如何解答”的问题,“为何这样解答”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检查验算的方法,最终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总之,新课改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的应用题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让应用题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不能只追求一节课的改变,要力求教学模式的整体改观,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应用题教学的始终,这样我们的应用题教学才会逐步走向成功。
  • 【发布时间】2018/10/23 15:36:25
  • 【点击频次】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