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培养;
【正文】二十一世纪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浪潮早已席卷全球,成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支柱和基石。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育刻不容缓,它包括了四大核心要素: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处于学生接触和学习信息技术的最前沿,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纠正初中信息教育的“副科”意识和“唯升学率”思维
从学校和教师角度来说,传统的语数外、数理化本位思想和对升学率的执着,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长期处于“后妈生的”状态。硬件设施不足,课程设置随意,时间安排也是严重短缺。从学生角度来说,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考察学科,“中考不计入正式考试科目,学好学坏一个样”的看法比比皆是。而从学生的兴趣角度看,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多是计算机里游戏、音乐、影视、图片等,对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文字输入、EXCEL,PPT等意兴阑珊。
二、杜绝信息教育过程中的理论、实践两极分化
有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古板、陈旧落后,即便是实践课,走的也是教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在终端机上看的老套路
有的教师则干脆采取放养模式,实践课上对学生用电脑聊天,打游戏,浏览不良网站、等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缺乏约束。教师态度尚且如此,学生更是乐得自由散漫,微机课俨然沦为“网吧”。
三、提高初中信息教育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见微知著——从行为习惯开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实践课,教师应提前将学生学生编号编组,并要求学生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如保持机房卫生整洁。穿好布鞋套再进入;自觉做好上机登记、对号入座;操作规范,不浏览不良网站,不沉溺虚拟游戏,爱护设备;完成的作业文件准确的保存到相应的班级、小组、个人文件夹中;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随意删除他人文件;下课时做好计算机关机和键盘、凳子和耳机等的摆放。这些虽然看上去是小事,环保意识、自律精神、互相尊重、团队合作、有始有终等思想素质已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影响。
(二)知识即力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首先,信息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生活条件的差异,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是普遍现象。这时候,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习“Word 的综合应用”时,根据学生分组布置制作电子板报的课堂实践任务,这个任务包含了Word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字体、字号,排版、视图、页面设置、打印、图形、表格等各项理论和操作,工程量不小。教师可建议他们根据自身小组的计算机水平和擅长方向进行有效规划,分工合作。这样,学生既完成了合作任务,又在紧张的讨论、制作过程中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更培养了他们团队交流,合作的能力。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搜集、筛选、加工、分解分析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教育他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作为工具帮助他们学习各科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并不在遥远的将来,身边无时不在,无可不用,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Internet”教学时,鼓励学生使用论坛发帖、QQ、聊天室、电子邮件等一系列工具,在网络虚拟社区展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比如进行课后语文写作时,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信息,用word文档进行编辑打印,通过网络发给教师在线修改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和网络不仅仅是用来聊天、打游戏,引导他们利用网络收集、交流有用信息。使他们们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既能开发学生智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既优质高效地完成课程教学,又极大程度的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力。
(三)立德树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互联网世界浩瀚无比。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病毒频发、黑客技术的违法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泄漏等;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良莠不齐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初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初期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互联网未知的新事物十分好奇,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导致道德缺失。中国有句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看来还要更进一步,不能“竭泽而渔”。因此教师不能仅限于传授信息技术,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案例等让学生了解不正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能产生的危害,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
结语:信息技术是一门崭新学科,具有操作实践性强、创造性超前、学科交叉性广泛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领先其他学科的巨大优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特点和优势,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学生终身教育的重要前提。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漆方.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6).
[2]舒腾霞. 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发展学生综合素养[J]. 未来英才. 2015(14).
一、纠正初中信息教育的“副科”意识和“唯升学率”思维
从学校和教师角度来说,传统的语数外、数理化本位思想和对升学率的执着,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长期处于“后妈生的”状态。硬件设施不足,课程设置随意,时间安排也是严重短缺。从学生角度来说,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考察学科,“中考不计入正式考试科目,学好学坏一个样”的看法比比皆是。而从学生的兴趣角度看,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多是计算机里游戏、音乐、影视、图片等,对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文字输入、EXCEL,PPT等意兴阑珊。
二、杜绝信息教育过程中的理论、实践两极分化
有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古板、陈旧落后,即便是实践课,走的也是教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在终端机上看的老套路
有的教师则干脆采取放养模式,实践课上对学生用电脑聊天,打游戏,浏览不良网站、等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缺乏约束。教师态度尚且如此,学生更是乐得自由散漫,微机课俨然沦为“网吧”。
三、提高初中信息教育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见微知著——从行为习惯开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实践课,教师应提前将学生学生编号编组,并要求学生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如保持机房卫生整洁。穿好布鞋套再进入;自觉做好上机登记、对号入座;操作规范,不浏览不良网站,不沉溺虚拟游戏,爱护设备;完成的作业文件准确的保存到相应的班级、小组、个人文件夹中;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随意删除他人文件;下课时做好计算机关机和键盘、凳子和耳机等的摆放。这些虽然看上去是小事,环保意识、自律精神、互相尊重、团队合作、有始有终等思想素质已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影响。
(二)知识即力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首先,信息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生活条件的差异,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是普遍现象。这时候,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习“Word 的综合应用”时,根据学生分组布置制作电子板报的课堂实践任务,这个任务包含了Word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字体、字号,排版、视图、页面设置、打印、图形、表格等各项理论和操作,工程量不小。教师可建议他们根据自身小组的计算机水平和擅长方向进行有效规划,分工合作。这样,学生既完成了合作任务,又在紧张的讨论、制作过程中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更培养了他们团队交流,合作的能力。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搜集、筛选、加工、分解分析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教育他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作为工具帮助他们学习各科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并不在遥远的将来,身边无时不在,无可不用,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Internet”教学时,鼓励学生使用论坛发帖、QQ、聊天室、电子邮件等一系列工具,在网络虚拟社区展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比如进行课后语文写作时,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信息,用word文档进行编辑打印,通过网络发给教师在线修改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和网络不仅仅是用来聊天、打游戏,引导他们利用网络收集、交流有用信息。使他们们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既能开发学生智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既优质高效地完成课程教学,又极大程度的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力。
(三)立德树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互联网世界浩瀚无比。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病毒频发、黑客技术的违法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泄漏等;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良莠不齐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初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初期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互联网未知的新事物十分好奇,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导致道德缺失。中国有句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看来还要更进一步,不能“竭泽而渔”。因此教师不能仅限于传授信息技术,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案例等让学生了解不正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能产生的危害,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
结语:信息技术是一门崭新学科,具有操作实践性强、创造性超前、学科交叉性广泛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领先其他学科的巨大优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特点和优势,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学生终身教育的重要前提。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漆方.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6).
[2]舒腾霞. 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发展学生综合素养[J]. 未来英才. 2015(14).
- 【发布时间】2018/10/24 11:34:30
- 【点击频次】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