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巧借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尝试
目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积极推进,经过不断的阅读,听讲座,参加培训等,核心素养的概念也日益清晰起来。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中的变迁基本上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双基是外在的,主要是从学科的视角来刻画课程与教学的的内容和要求;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三维目标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东西,但是缺乏对教育的内在性、人本性、整体性和终极性的关注。
东北师大的王向东教授、袁孝亭教授在《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文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他们认为:“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等三个部分。地理素养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分为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挺多,要想一时间全部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实施,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选取某一个素养内容为主,带动其他相关素养的落实。本学期我们地理组选取了“利用地图指导学生分析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教学实践为开端,相继进行地形图为基础下的地形模型制作(如图)和地形考察记—我眼中的家乡山川以及家校路线图绘制等等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因为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现代地图学知识素养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把握地图“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地图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育应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开始阶段我们以世界地图为工具,以初一上学期学的经纬网的知识和大洲大洋的知识为依据,面向世界,分析描述某一区域在世界中的位置。
例如学习“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首先告知孩子们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要从大格局看它所在的半球位置,并分别从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来看,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在半球位置的学习中要不断的巩固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纬线,即赤道,这个比较简单,但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一直都是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要多加强化来突破。我一般利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世界地图中让学生画出两条分界线,20°W和160°E,每学习一个新的区域都先画出这两条分界线,既直观又明显(如下图欧洲西部的半球位置)。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该区域所夸的经度范围,例如右图日本大部分地区位于125°E-145°E,利用“”小小东大大西”的计算口诀可知,日本位于东半球。长此以往,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的说出一个地区的半球位置。
接着看纬度位置,如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属于中纬度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和北寒带。这部分的学习也是基于初一经纬网和地球的公转的相关知识,突破的方法就是利用图复习巩固好高、中、低纬的划分和五带的划分。(如下图)
再就是要描述海陆位置,即周围相邻的海洋和陆地。如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这部分的学习也是基于初一大洲与大洋的相关知识,是学生比较感兴趣掌握相对较扎实的地理知识。
经过指导和引领,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逐渐放手,比如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地区的学习,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读图分析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能发挥优生的作用,带动其他同学指图说出读图方法和判断依据,再以后就可以自主学习地理位置的描述了,比如后面的巴西,中东,澳大利亚等,学生就可以根据以往的学习自主读图完成地理位置的描述了。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利用知识体系的形式板书示范地理位置的分析过程,学生也跟着记笔记整理现在都已经很熟练了,也能看图讲解分析过程。
在之后的自然环境学习过程中,我们依然用这种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例如地形的学习中我们重点认识一个区域的地形类型和地形的分布进而分析这里的地势起伏,气候的学习中我们要重点分析这里的气候类型、分布和气候特点,课上也用知识体系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总结。(如右图孩子的默写)
现在很多同学利用列知识体系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一节课乃至一章节的重点知识,有的还可以勾勒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复习阶段,很多孩子能把整节课的相关知识整理出知识体系或思维导图,有的很简单但是有利于孩子表达自己的掌握情况。比如在孩子学习河流这一节后,引领孩子们学习和总结学习河流的思路,在整理学习内容时就能有很多同学呈现出下图所示的笔记。
在此基础上融合我校探索使用的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即环节一: 自主性学习(自学),两步有:1、自我学习2、自我检测(基本点),环节二:合作性学习(群学),两步有:1、合作学习2、展示分享(重难点)环节三:反思性学习(省学),两步有1、反思学习(关键点)2、反思评价(拓展点)。尤其是省学环节,通过学生课下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采用知识框架图的方式,整理本节课重难点,通过这种授课让老师放手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来增强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利用地图结合所学和老师的训练,不同程度的有了多样化的形式,还有的配上轮廓图,标注好经纬网,用不同的颜色笔注明主要地形区,河流或气候图文并茂,有理有据的整理,(如下图)看了之后,心中很是欣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也感觉到“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孩子们不但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还把学的方法应用到其他的学科学习中,真正的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地理素养的培养在课堂尝试中有了初步成效。
附上我和孩子们的思维导图形式:
- 【发布时间】2018/10/24 11:36:03
- 【点击频次】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