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善用数形结合,培养核心素养

 

【作者】 王 斌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

【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但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思维能力有限,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还不太成熟,所以让学生仅靠一些文字描述就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老师就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的教和学中多采取一些有关数形结合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课堂;核心素养;
【正文】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应该将枯燥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具体的图形,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化。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结合形式调动其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办法,使数学课堂学习变得有兴趣,让数学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制造图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探究实际数学问题
  小学生数学课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数形结合的方式,尤其是在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之后,使得老师在进行数形结合展示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
  如老师在进行小学加减法运算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老师提示同学说:仔细看图片,观察有几种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通过图片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快速展开观察活动,并给出观察结果:图片上有三种动物,它们在运送桃子。其中猴子拿了17个,兔子拿了8个,长颈鹿拿了10个。通过这些数字信息,我们自然想到,三种动物一共拿了多少个桃子?如果列出算式,就是连加:1 7+8+10=35.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师根据图片导入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然后自我整合,可以使学生自然的联系到今天课堂即将学习的数学连加列式,像这种形式就是数形结合的结果。老师引导学生从图形观察开始再到一系列的数理计算,最终实现了数字与图形的结合。
  二、注重图形的变换,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意识
  图形不仅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有静态的,而且也有处于动态之中的。认识是由简单过渡到复杂,由直观过渡到抽象。我们遇到了很多图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的关注图形转换,或者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了解图形转换,所有学生的认知大多都是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和图形,以及亲身的实践操作展开的,老师应该不断激励学生参与图形的实践操作。?如“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学习,老师PPT出示两张拔河比赛图片:一张为绳子拉紧,正在进行的拔河;一张图片为绳子松弛, 老师问学生:以下哪个小组正在进行比赛,以及为什么。 学生回答说绳子是直的那一组,因为拔河比赛必须要保证绳子是拉直的状态。然后他拿出两根不同长度的线,让坐在前面的两个同学上来拉这个线。老师让其他学生观察这条线会发现什么? 与此同时,老师继续指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操作并抬起细线的末端,观察它的形状或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反复操作以形成对线段的直观理解。 最后学生回答说:如果我们把细线两侧的手作为两个端点并绘制直线,我们将得到线段。 然后,老师给出相应的概念,指两端都有端点,不可延伸,不同于直线和射线。
  老师在具体操作后,引导学生对两条线进行直观展示比对,为学生创造一个图形变换的观察机会。学生对图形变换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在比较中形成的学习感觉非常深刻。然后老师再介绍线段的概念,学生使用直观的工具验证操作,逐步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
  三、注重应用实际生活中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不同图形的物体,在此期间,如果我们能够稍加用心将这些图形与数学理论学习结合起来,这将会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也将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如进行“时钟”学习时,老师先拿来钟表,让学生自己先看一下表面上有几个针,不同长度的指针都叫什么名字,共有几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多少,然后展开计算时间的活动。老师设计:根据刚才学习到一个刻度之间代表5分钟,用钟表实际测量一下小明做完1道数学题的时间。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在一边观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老师继续设计:如果要测量自己一天的生活,例如吃饭,睡觉,做作业分别所用的时间,这样使得学生上课的热情很高,老师带领学生展开实际操作。不同学生所用时间不同,老师让学生自己查找原因,学生又会自发展开讨论。
  要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来一些要求,首先,教师应熟悉教科书,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找到生活与图形之间的界面,为下一步指导创造条件。 其次,在引导学生融入生活认知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概念基础,不应偏离学生的认知积累范畴,从而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知机会。最后,要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图形案例,结合实际生活,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结束语
  我们都应该知道数字和图形本身就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同时这也是数学学习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要求老师不断改变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把复杂的数字与生动的图形结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更易理解数学概念和公式, 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老师应多加运用。
  参考文献:
  [1]彭飞燕.“数形结合”,让小学数学课堂灵动起来[J].赤子,2015(20).
  [2]孙黑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Z1).
  • 【发布时间】2018/10/24 11:47:36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