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班主任教育工作的艺术
【关键词】 思想;人格;行为;疏导;组织;管理 ;
【正文】一个好的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的艺术家;因为它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会给社会创造无穷财富和价值的人。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具有艺术性。
一、思想艺术——要具备新型的教育理念
班主任,是完成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其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又是班级的组织者,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活动达到一定的目标,班主任就必须组织好、协调好班集体的各项任务。在21世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生为本”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教育工作者的的最高宗旨。班主任要具备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人格艺术——要塑造良好形象和树立起威信
在学校,学生往往把教师看作是自己的模仿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教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公正而严谨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关心和热爱学生,会使学生觉得这位教师对于他们的学习和进步是不可缺少的人。因此,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做到处事公正、心胸宽广、诚恳待人、治学严谨、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能做到。班主任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了学生、影响和带动了学生,就会在学生中心目中造就了良好的形象,从而为做好各项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行为艺术——要掌握批评和鼓励的技巧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有一种积极向上、自信进取的精神。笔者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不求你们人人考优秀,但求你们人人得进步。”班主任的批评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一剂良药。案例:班里有一个学生的作业书写极其潦草,笔者没有在班上公开批评他,而是要他重写,并告诉他写好了给打一个五角星。结果他写得干净多了,我就给他打了两个五角星。之后笔者看到他指着本子上的五角星对前后桌同学说,“看老师给我打了两个五角星。”该生那种获得无比成功的自豪感,促使他以后的字迹虽然不是很漂亮,但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这说明了批评和鼓励学生需要一门艺术。所以,当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时,班主任对学生不要总是板着脸孔,得理不饶人,也不要太吝啬五角星和表扬的话。有了班主任的金玉良言,学生会增强自信心,奋发向上。
四、疏导艺术——应有严父、慈母般的师爱
师爱包含长辈中的父母之爱,但又高出父母之爱,因为师爱毫无个人私利掺杂其中,是理智、纯真之爱。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对学生的尊重,不是娇惯;对学生的信任,不是放任。班主任只有爱学生,才会获得学生的信赖,才会更好的完成学校交给班集体的各项任务;只有爱学生,才能唤起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情感。这样的师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工作中,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方。因此,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显出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诚心,用爱和真情来赢得学生的心,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常进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有什么实际困难并帮助解决;利用放学休息时间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学生犯错误时,进行批评教育要注意场所、分寸和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这样,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处处为他们着想,唤起了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案例:一次笔者收初三学生作文,一位学生不但不交还发火说,“现在还做啥作文?烦死人了!”笔者当时只是低声提醒他,“你别嚷嚷了,等下再同你谈。”下课后笔者叫他到办公室,端凳子请他坐下,然后和颜悦色地说,“你和我一样是农村长大的,初中苦读三年,远离父母,寄宿在校,生活学习上吃尽了苦头,我真心希望你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但你历来总是语文这条腿短,作文水平更差,再不重视多下功夫,总分就会拉下一大截。老师是为你好,但可能对你要求过严,你偶然发发火,也是自然的。我找你过来,是想和你好好谈谈心;如果你不想谈,但走也无妨……”那位学生本来摆足架势,准备顶牛的,却被笔者的耐心和诚心感动了,噙着泪水说,“老师,我错了……”(下转第149页)
(上接第147页)
五、组织艺术——要确立班级新教育目标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应在落实学校整体教育目标、学生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建立班级新的教育目标和完善教育结构。例如,合理确定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时间安排比例,积极组织、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等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做到德育教育与行为训练同步进行;在智育教育工作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动口、动手、动脑的新型创造者;在实施体美劳的工作中,积极配合任课老师组织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开展好课外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管理艺术——以人为本、民主治班
构建一个团结向上、和谐的班集体,单靠班主任的努力还不行,还要依靠班干部的配合。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而把班干部培养成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笔者采用十六字方针的做法:民主建班、以制理班,以人为本,自主管理。众所周知,战国时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而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正是采用了两者的结合。首先通过学生自荐上岗,竞选班干部来培养民主气氛;另一方面,再实行充分的民主策略,也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就是放手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到学生中去”,就是让学生不断对照自己所定的条例来衡量检测自己,通过量化打分,来鞭策自己,从而不断进步。这样,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使人人都能走上讲台,人人都敢于走上讲台。
结语
以上是笔者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之谈,也是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技巧的一种探寻。当然,班主任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不断用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者的认知,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维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笔者水平有限,文中必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前辈赐教。
参考文献:
[1]柯汉林.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文献[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袁振国主.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5]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0]陆有铨.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1999.
[12]傅道春.教师技术行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13]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14]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2).
[15]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2).
一、思想艺术——要具备新型的教育理念
班主任,是完成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其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又是班级的组织者,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活动达到一定的目标,班主任就必须组织好、协调好班集体的各项任务。在21世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生为本”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教育工作者的的最高宗旨。班主任要具备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人格艺术——要塑造良好形象和树立起威信
在学校,学生往往把教师看作是自己的模仿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教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公正而严谨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关心和热爱学生,会使学生觉得这位教师对于他们的学习和进步是不可缺少的人。因此,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做到处事公正、心胸宽广、诚恳待人、治学严谨、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能做到。班主任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了学生、影响和带动了学生,就会在学生中心目中造就了良好的形象,从而为做好各项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行为艺术——要掌握批评和鼓励的技巧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有一种积极向上、自信进取的精神。笔者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不求你们人人考优秀,但求你们人人得进步。”班主任的批评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一剂良药。案例:班里有一个学生的作业书写极其潦草,笔者没有在班上公开批评他,而是要他重写,并告诉他写好了给打一个五角星。结果他写得干净多了,我就给他打了两个五角星。之后笔者看到他指着本子上的五角星对前后桌同学说,“看老师给我打了两个五角星。”该生那种获得无比成功的自豪感,促使他以后的字迹虽然不是很漂亮,但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这说明了批评和鼓励学生需要一门艺术。所以,当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时,班主任对学生不要总是板着脸孔,得理不饶人,也不要太吝啬五角星和表扬的话。有了班主任的金玉良言,学生会增强自信心,奋发向上。
四、疏导艺术——应有严父、慈母般的师爱
师爱包含长辈中的父母之爱,但又高出父母之爱,因为师爱毫无个人私利掺杂其中,是理智、纯真之爱。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对学生的尊重,不是娇惯;对学生的信任,不是放任。班主任只有爱学生,才会获得学生的信赖,才会更好的完成学校交给班集体的各项任务;只有爱学生,才能唤起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情感。这样的师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工作中,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方。因此,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显出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诚心,用爱和真情来赢得学生的心,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常进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有什么实际困难并帮助解决;利用放学休息时间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学生犯错误时,进行批评教育要注意场所、分寸和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这样,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处处为他们着想,唤起了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案例:一次笔者收初三学生作文,一位学生不但不交还发火说,“现在还做啥作文?烦死人了!”笔者当时只是低声提醒他,“你别嚷嚷了,等下再同你谈。”下课后笔者叫他到办公室,端凳子请他坐下,然后和颜悦色地说,“你和我一样是农村长大的,初中苦读三年,远离父母,寄宿在校,生活学习上吃尽了苦头,我真心希望你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但你历来总是语文这条腿短,作文水平更差,再不重视多下功夫,总分就会拉下一大截。老师是为你好,但可能对你要求过严,你偶然发发火,也是自然的。我找你过来,是想和你好好谈谈心;如果你不想谈,但走也无妨……”那位学生本来摆足架势,准备顶牛的,却被笔者的耐心和诚心感动了,噙着泪水说,“老师,我错了……”(下转第149页)
(上接第147页)
五、组织艺术——要确立班级新教育目标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应在落实学校整体教育目标、学生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建立班级新的教育目标和完善教育结构。例如,合理确定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时间安排比例,积极组织、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等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做到德育教育与行为训练同步进行;在智育教育工作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动口、动手、动脑的新型创造者;在实施体美劳的工作中,积极配合任课老师组织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开展好课外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管理艺术——以人为本、民主治班
构建一个团结向上、和谐的班集体,单靠班主任的努力还不行,还要依靠班干部的配合。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而把班干部培养成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笔者采用十六字方针的做法:民主建班、以制理班,以人为本,自主管理。众所周知,战国时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而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正是采用了两者的结合。首先通过学生自荐上岗,竞选班干部来培养民主气氛;另一方面,再实行充分的民主策略,也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就是放手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到学生中去”,就是让学生不断对照自己所定的条例来衡量检测自己,通过量化打分,来鞭策自己,从而不断进步。这样,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使人人都能走上讲台,人人都敢于走上讲台。
结语
以上是笔者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之谈,也是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技巧的一种探寻。当然,班主任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不断用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者的认知,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维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笔者水平有限,文中必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前辈赐教。
参考文献:
[1]柯汉林.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文献[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袁振国主.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5]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0]陆有铨.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1999.
[12]傅道春.教师技术行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13]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14]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2).
[15]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2).
- 【发布时间】2018/11/3 17:11:28
- 【点击频次】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