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藏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 翁则多吉

【机构】 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城区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的实施及推广已有数年,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一部分藏语文教师。老师课堂上唱独角戏,既压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期下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一味接受的份儿而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份儿,没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关键词】 小学藏语文;课堂设计;转变观念

  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怎样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呢?”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以下就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须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等等,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更新了、先进了,对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后,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贯彻新课改理念,课堂上,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通过学生的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样可较好地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语文课标所限定的范围和语文相应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的。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三维目标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三维目标分三个方面:一、知识与能力。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二、过程与方法。它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要的是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一栏里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写出来即可,我们应该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至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篇课文,也许有多个教学目标,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每一个目标都一一落实这是不现实,我们必须静心设计教学目标,并学会大胆取舍。我们研究高效课堂,实际上首先就是科学确立课堂教学的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追求高效课堂最本质的含义,就是为每一堂课,确定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
  三、设计合乎学的逻辑的教学过程
  “怎样教”涉及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选择、教学技巧的运用等诸多问题。这里重点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就是一堂课的逻辑结构,由一系列教学活动组成,就是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法与学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等各组成要素整合为一个以时间为维度的呈现顺序,使得一节课中一连串的行为具有课程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就是将各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以一节课时间为单位的教学流程图。这个教学流程,应具有一定的结构,体现一定的节奏,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结构”就是“把一堂课分成几个不同的板块或环节,主要板块的学习目标相对集中,板块之间有清晰的内在逻辑”;“节奏”主要是指板块或活动之间应体现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以适应学生注意力和情绪上的变化。
  以上谈的三点只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这个复杂系统中的几个方面,做好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还需要作好教材分析、设计好学习环境、学习媒体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当然,除了系统性之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还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随着对学生学习反馈的了解,教学设计会在反复修改中更适合教学的实际。
  参考文献:
  [1]刘龙.浅谈藏语文教学[J].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3]林汇波.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5年5月
  • 【发布时间】2018/12/4 11:23:06
  • 【点击频次】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