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如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独立思考、倾听、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例如:在《图形认识初步》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先想象,再师生动手、观察,最后在多媒体上演示,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只是老师讲解、操作,那么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一定不要拘泥于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的展现数学的美。例如:在《角的比较》中,可先准备一个展板,在上面画出示意图,并贴上大象、虎豹、海狮、猴子等动物,然后采用游园方式给它们安家、定位,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吸收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的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尽情体会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是艺术、体育或社会活动的专利,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可让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学校主要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各种数学公式、定理与证明,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着艰辛。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在挫折中不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就会使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首先,充分利用教科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现在的教科书,不论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
其次,立足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在数学新课程的视野中,教科书绝不就等于课程,教学内容是灵活的,是动态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应立足于教科书,但千万不能受它的束缚,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而应该合理的利用教科书来进行教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这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可设计一些具有一定现实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提出猜想的过程。设计的活动尽量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做,都有体验。
五、倡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不仅要考虑让学生动起来,还要充分考虑动什么、为什么动、怎样动以及动的效果怎么样等问题。比如在《图形认识初步》中,为了让学生明白正方体的截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可让学生用小刀在准备好的萝卜、冬瓜、土豆上动手切截,学生告诉老师截出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有的同学甚至截出了梯形,接着又抛出了这节课的难点问题“能否截出五边形呢,六边形、七边形呢?”,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切得的截面边数与正方形表面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又经过反复动手操作以后得出了正确答案,从而突破了难点。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能忽略目的是为了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到“做数学”的方法,最终为学习数学新知识服务这一本质。
学生在自主探究时,要遵循“起点要低、步伐要小、活动要多、反馈要快”的原则,放低门槛,降低坡度,使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是:①合作小组游戏竞赛。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合作与竞争,如玩“24点”游戏。②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实验、测量、估值,在做中学。③合作创新。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图,想到制作三巧板、四巧板、五巧板、十四巧板,激发学生创造激情。
我欣慰地发现,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动局面,过去“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现在,我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不再指责学生多嘴多舌;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不举手申请而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同学交换意见;在发言时,如果需要演示,甚至可以随时到黑板上板书,课堂呈现开放性。这看似小小的变化,其实却是一个质的飞跃。透过这种民主的、充满个性的、思维活跃而快乐的课堂,才能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
一、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独立思考、倾听、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例如:在《图形认识初步》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先想象,再师生动手、观察,最后在多媒体上演示,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只是老师讲解、操作,那么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一定不要拘泥于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的展现数学的美。例如:在《角的比较》中,可先准备一个展板,在上面画出示意图,并贴上大象、虎豹、海狮、猴子等动物,然后采用游园方式给它们安家、定位,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吸收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的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尽情体会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是艺术、体育或社会活动的专利,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可让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学校主要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各种数学公式、定理与证明,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着艰辛。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在挫折中不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就会使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首先,充分利用教科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现在的教科书,不论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
其次,立足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在数学新课程的视野中,教科书绝不就等于课程,教学内容是灵活的,是动态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应立足于教科书,但千万不能受它的束缚,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而应该合理的利用教科书来进行教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这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可设计一些具有一定现实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提出猜想的过程。设计的活动尽量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做,都有体验。
五、倡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不仅要考虑让学生动起来,还要充分考虑动什么、为什么动、怎样动以及动的效果怎么样等问题。比如在《图形认识初步》中,为了让学生明白正方体的截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可让学生用小刀在准备好的萝卜、冬瓜、土豆上动手切截,学生告诉老师截出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有的同学甚至截出了梯形,接着又抛出了这节课的难点问题“能否截出五边形呢,六边形、七边形呢?”,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切得的截面边数与正方形表面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又经过反复动手操作以后得出了正确答案,从而突破了难点。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能忽略目的是为了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到“做数学”的方法,最终为学习数学新知识服务这一本质。
学生在自主探究时,要遵循“起点要低、步伐要小、活动要多、反馈要快”的原则,放低门槛,降低坡度,使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是:①合作小组游戏竞赛。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合作与竞争,如玩“24点”游戏。②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实验、测量、估值,在做中学。③合作创新。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图,想到制作三巧板、四巧板、五巧板、十四巧板,激发学生创造激情。
我欣慰地发现,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动局面,过去“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现在,我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不再指责学生多嘴多舌;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不举手申请而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同学交换意见;在发言时,如果需要演示,甚至可以随时到黑板上板书,课堂呈现开放性。这看似小小的变化,其实却是一个质的飞跃。透过这种民主的、充满个性的、思维活跃而快乐的课堂,才能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
- 【发布时间】2018/12/4 11:30:25
- 【点击频次】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