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激活学生 畅所欲言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 ;
【正文】 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效益高。事实上,又有不少教师上课之后叹息“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沉闷,效益低”。在这希望与叹息之余,教师必须冷静下来,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方能见成效。
其实,从儿童心理角度来讲,学生都是乐意表现自己的。但是他们又特别敏感,特别容易受挫,所以旁人的一个评价,特别是老师,即使是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的发言情绪造成影响,可以是积极的,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以是消极的,起阻碍制约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定的“发言定势”,有的充满自信,畅所欲言,有的紧张害怕,结结巴巴,还有的甚至懒得思考,不想发言。
所以,教师首先应创设能促使学生积极发言的课堂氛围。这氛围应是宽松、积极、自然、民主、和谐的,它是学生积极发言的情绪背景,情感动力。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摒弃紧张、胆怯、懒惰,自主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要创设这样的氛围,最主要的是源于教师的积极投入,即精神、情感的投入。教师是班级的灵魂,是课堂生活的灵魂,但又绝不是一个苛刻的挑剔者,一个严厉的权威,教师或者是和蔼的长者,或者是知心的伙伴,不同时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个学生。信任与欣赏,鼓励与尊重,包容与指正,“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一切都化作绵绵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其次,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形式、结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生动地学习,在活动中学。传统的课堂一问一答,由于问题设计太琐碎,学生与教师之间单向交流,都易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影响其思考、发言的积极性。以下几个策略可在教学中尝试:
1、课堂提问,任务的布置,应有较大的思维容量和一定的探究性,激发学生思考、探索、想象的兴趣。如学习《瑞恩的梦想》一课,学生很感兴趣,教师把握住这一情感契机,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感触最深的地方,作上自已喜欢的符号,并简单批注自己的体会,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或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交流时都各抒已见,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开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2、在课堂上采用“换位教学”的方式,将一些知识点或内容的讲解、小结的权力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上的小老师,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如《田忌赛马》一课,其中二、三大段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就抓住最后一段话“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了”。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结合图画,或者画示意图理解。然后请学生上台,指着图画或画示意图讲解田忌第二次赛马取胜的原因。学生讲解完,台下学生又向他提出自己还不明白的地方,他予以解答,也可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学生无法讲清楚的地方,教师可帮忙。整个学习活动,台上的小老师讲得有条不紊,台下的学生积极踊跃,相互取长补短,教师适时点拨,课堂气氛活跃,实现了多向交流。
3、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胆量的训练,不断地完善自我,展示自我。特别是一些不敢发言或表达能力不太强的孩子,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组员的帮助,完善了自己的思考,增强了在全班汇报发言的信心,逐步提高了表达能力。如教学《迷人的九寨沟》,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然后喜欢同一景点的孩子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围绕学习任务,开展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成果时,小组成员一起上台,在组长的组织下,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组员间可以相互补充,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已的见解或作出评价,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嘴巴都动起来,脑袋都转起来,情绪都高起来了。
激活学生,使其畅所欲言,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是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爱心和慧心,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其实,从儿童心理角度来讲,学生都是乐意表现自己的。但是他们又特别敏感,特别容易受挫,所以旁人的一个评价,特别是老师,即使是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的发言情绪造成影响,可以是积极的,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以是消极的,起阻碍制约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定的“发言定势”,有的充满自信,畅所欲言,有的紧张害怕,结结巴巴,还有的甚至懒得思考,不想发言。
所以,教师首先应创设能促使学生积极发言的课堂氛围。这氛围应是宽松、积极、自然、民主、和谐的,它是学生积极发言的情绪背景,情感动力。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摒弃紧张、胆怯、懒惰,自主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要创设这样的氛围,最主要的是源于教师的积极投入,即精神、情感的投入。教师是班级的灵魂,是课堂生活的灵魂,但又绝不是一个苛刻的挑剔者,一个严厉的权威,教师或者是和蔼的长者,或者是知心的伙伴,不同时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个学生。信任与欣赏,鼓励与尊重,包容与指正,“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一切都化作绵绵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其次,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形式、结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生动地学习,在活动中学。传统的课堂一问一答,由于问题设计太琐碎,学生与教师之间单向交流,都易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影响其思考、发言的积极性。以下几个策略可在教学中尝试:
1、课堂提问,任务的布置,应有较大的思维容量和一定的探究性,激发学生思考、探索、想象的兴趣。如学习《瑞恩的梦想》一课,学生很感兴趣,教师把握住这一情感契机,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感触最深的地方,作上自已喜欢的符号,并简单批注自己的体会,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或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交流时都各抒已见,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开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2、在课堂上采用“换位教学”的方式,将一些知识点或内容的讲解、小结的权力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上的小老师,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如《田忌赛马》一课,其中二、三大段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就抓住最后一段话“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了”。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结合图画,或者画示意图理解。然后请学生上台,指着图画或画示意图讲解田忌第二次赛马取胜的原因。学生讲解完,台下学生又向他提出自己还不明白的地方,他予以解答,也可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学生无法讲清楚的地方,教师可帮忙。整个学习活动,台上的小老师讲得有条不紊,台下的学生积极踊跃,相互取长补短,教师适时点拨,课堂气氛活跃,实现了多向交流。
3、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胆量的训练,不断地完善自我,展示自我。特别是一些不敢发言或表达能力不太强的孩子,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组员的帮助,完善了自己的思考,增强了在全班汇报发言的信心,逐步提高了表达能力。如教学《迷人的九寨沟》,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然后喜欢同一景点的孩子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围绕学习任务,开展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成果时,小组成员一起上台,在组长的组织下,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组员间可以相互补充,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已的见解或作出评价,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嘴巴都动起来,脑袋都转起来,情绪都高起来了。
激活学生,使其畅所欲言,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是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爱心和慧心,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 【发布时间】2018/12/4 11:33:16
- 【点击频次】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