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以史为鉴,明德育人

 

【作者】 周立辉

【机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历史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有感

  2009年通过黑龙江省首批农村特岗教师招聘计划,我成功应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后,在众多的领导关怀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成长,业务日渐精通。在数年的教师职业生涯中,一位已退休的老教师给我评课时说的一句话,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并一直做为我教师生涯的座右铭牢记于心,他说:“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不单单在于你讲授的知识点多准确、体系多完整、内容多充实;也不单单在于此节课堂学生有多活跃,气氛有多欢快;而是在于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对学生道德品质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教育。”这句话让我不只找到了自己的在历史学科方面的教学方向,同时在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了:做为一名历史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好的教育可以促使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让每一名学生更“阳光”更积极向上,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地说,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认识,不断地感受着历史课德育渗透的具体魅力。
  在理论上:我认真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从中体会到历史教师的责任。《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示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可见在历史课教学中有的放失地进行德育渗透,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大课题。历史课是新课程规定的必修课。现今初中升高中必考历史科目,高中文理必修。历史课成为了重要的人文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来说,高中历史教学不单是为了高考服务,更重要的是使历史课能集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能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有了理论上的提升,我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实施,并真正感受到了当一名历史教师的幸福感和使命感。
  首先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人诚实正直、关爱学生,这样才能“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信服,让教学顺利展开,因此自我的调节在现实社会的压力下更显重要。做为一名青年教师,自然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是关键。我首先做到的是不把情绪带给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的以史说事。这样不失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在教学环节中,认真备课,和时代发展紧密相连,通过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实现,渗透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要把握国家大的方向,这是前提。在讲到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四单元第四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变化,大家都很活跃,最后恰当的得出结论,党的领导是取得改变的重要因素。学生会大声的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就是德育教育的魅力,不用老师说,大家自己说。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校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地发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例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制作教学课件就是一个很好展示的平台。记得在讲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五课《五四爱国运动》时,我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课件电影《巴黎和会》中顾维钧的陈词时,学生认真的读着,热烈的鼓掌,起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大家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弱国无外交。展开分组讨论及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提纲引导学生自学等方法,潜移默化的落实德育的点点滴滴。如在讲到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网络的影响时,我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大家去说说网络给高中生带来的利与弊。大家的讨论,比起老师的说教起到的效果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教师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要充分联系现实,善于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联系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新形势和新事物,善于把古老的历史和今天新生的事物相联系来吸引学生感动学生。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关注时政,善于以史论今。如讲到二战,对战争的理解时我让学生观看电影《南京,南京》,从而让学生知道战争的残忍性,并让大家知道国民政府的行为是多么的不负责任。由此明白今天我国政府的表现。
  最后,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观看相关电影视频资料,例如《建国大业》、《大国崛起》、《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等,从而调动学生的感官,加深相关历史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效果很好。在播放《建党伟业》时有一段表现五四运动的情景,当时学生情绪都很激动,观看之后学生写的观后感,也是有感而发,其中一名学生写到“看完此片我对今天自己心无大志,日日混日子的行为深感不安。老师今后请您督促我,我不说能不能成为毛泽东那样的伟人,但我可以做到父母心中真正的男子汉。”朴实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看完《摩登时代》,学生现在打趣时都会说我在影片结束时说的那句话——“微笑,一切都会好的”,还会滑稽的做出卓别林的动作,再大的困难都会在乐观的心态下见到美好的未来。足以见证了影片起到的效果。
  总之,历史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体现在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我现在的目标是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登上讲台的学生“小教师”们能够很自然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出来,到那时我会真正体会到做为一名历史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14:49
  • 【点击频次】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