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逐步成为我校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最有效方式,它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愈来愈被广大教师们所认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愉快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利于分解教学中的难点,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的地理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学习的主人,打造双赢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 地理教学;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进,“1252”小组合作式学习逐步成为我校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最有效方式。
1、指的是抓住一个中心: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益为中心。
2、指的是教学围绕两个关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愿学会学”为关键;以应用巩固所学知识注重思维的拓展提升为关键。
3、指的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惑生疑;精讲点拔,悟学升华;巩固训练,反馈提升。
4、指两项反思提高:学生学习反思,感悟升华;教师教学反思,升华教学智慧。
这种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愈来愈被广大教师们所认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利于分解教学中的难点,能促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地理学习成绩,让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学习的主人,打造双赢的地理课堂。
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我校是如何有效地组织“1252”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进行分组
同桌式分组: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是经常化的,在地图中要寻找某一地理要素,如果采取同桌互助,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列式分组: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小组间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比如:三大宗教、三大人种、语言和国际组织等内容的学习,采取并列式的分组,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辩论式分组:学生根据不同的观点分组,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如:人口的增长问题、热带雨林保护与开发问题和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等都是很好的辩论题目。这时的分组可以采取全班分为两个大组进行。
分组遵循的三种原则:
就近原则:所谓就近原则就是同桌和前后的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自发原则:自发原则就是让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自我组合而形成学习小组。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就是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素质等综合评价,合理分配,形成优质的学习小组。这是目前合作学习中最有效的学习小组,这样的分组教师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于课前提前分好,并在课前及时调整好座位。
二、抓住学习的关键,正确实施问题策略
1、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提出的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3、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三、精心设计,注重教学中的互动合作
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效。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帮助,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拓展思维,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组织好讨论过程。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前,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切不可问题一出马上讨论,应该让每一位学生经过一小段时间思考后,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时,再适时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四、强化保障,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1、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3、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4、评价整体与个体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注意,在教学时不要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要做到整体与个体相结合。
5、强化意识,有效合作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在家里我行我素、优越感强,缺少合作意识,往往“合”而不“作”。教师要善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和彼此鼓励,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积极的鼓励者,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
五、及时反思,做好总结工作
及时有效的课后反思能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也使课堂实效性逐步提高,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老师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课改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情,虽然在探索中前进是比较困难的,但学生的进步以及能力的提升,坚定了老师课改的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实施并深化课改,形成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改经验并进行推广,已经成为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地理教学;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进,“1252”小组合作式学习逐步成为我校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最有效方式。
1、指的是抓住一个中心: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益为中心。
2、指的是教学围绕两个关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愿学会学”为关键;以应用巩固所学知识注重思维的拓展提升为关键。
3、指的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惑生疑;精讲点拔,悟学升华;巩固训练,反馈提升。
4、指两项反思提高:学生学习反思,感悟升华;教师教学反思,升华教学智慧。
这种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愈来愈被广大教师们所认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利于分解教学中的难点,能促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地理学习成绩,让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学习的主人,打造双赢的地理课堂。
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我校是如何有效地组织“1252”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进行分组
同桌式分组: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是经常化的,在地图中要寻找某一地理要素,如果采取同桌互助,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列式分组: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小组间合作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比如:三大宗教、三大人种、语言和国际组织等内容的学习,采取并列式的分组,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辩论式分组:学生根据不同的观点分组,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如:人口的增长问题、热带雨林保护与开发问题和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等都是很好的辩论题目。这时的分组可以采取全班分为两个大组进行。
分组遵循的三种原则:
就近原则:所谓就近原则就是同桌和前后的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自发原则:自发原则就是让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自我组合而形成学习小组。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就是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素质等综合评价,合理分配,形成优质的学习小组。这是目前合作学习中最有效的学习小组,这样的分组教师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于课前提前分好,并在课前及时调整好座位。
二、抓住学习的关键,正确实施问题策略
1、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提出的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3、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三、精心设计,注重教学中的互动合作
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效。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帮助,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拓展思维,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组织好讨论过程。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前,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切不可问题一出马上讨论,应该让每一位学生经过一小段时间思考后,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时,再适时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四、强化保障,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1、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3、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4、评价整体与个体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注意,在教学时不要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要做到整体与个体相结合。
5、强化意识,有效合作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在家里我行我素、优越感强,缺少合作意识,往往“合”而不“作”。教师要善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和彼此鼓励,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积极的鼓励者,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
五、及时反思,做好总结工作
及时有效的课后反思能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也使课堂实效性逐步提高,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老师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课改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情,虽然在探索中前进是比较困难的,但学生的进步以及能力的提升,坚定了老师课改的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实施并深化课改,形成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改经验并进行推广,已经成为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31:01
- 【点击频次】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