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要从根本上把学生的能力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关键是教师要主动地创设适于学生创新的教学环境,要采取活泼多样的方式,借助各种手段和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其“异想天开”的想法给予支持和分析性指导,养成学生锐意创新的习惯。
【关键词】 课外活动;学习兴趣;创新意识
我班曾经举办过一次以实验为主的化学科技晚会,通过晚会前后对学生的观察, 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态度和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而让我产生了这样的一些思考:如何将成功的素质教育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当前,学校的应试教育体制是阻碍其实现的一大绊脚石。因此,我们需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以实验为主导,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程,通过提高学生素质来增进课堂的效果,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试能力。
一、化学学科能力的构成
能力是人们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既是人的素质的内在成分,又是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素质高低的根本标志。一个人要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靠单一的能力因素是不行的,必须靠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中学化学科教学应着重培养的科学能力包括3个方面:
1.认知能力(智力):注意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核心。
2.实践能力:指实践中检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手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能力等。
3.创造能力:是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一个人的全部能力为基础,为了一定的目的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观念的能力。它的2个主要成分是创造性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根据素质教育的总要求、化学教学的特点以及《全日制普通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学化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5种能力也就是中学化学学科能力结构的5个基本要素。
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还是囿于中学化学教材,不仅学生按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教师也是按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应该以课外活动课程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外活动课程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来看,学生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与实践的倾向性就表现为兴趣。它是学习和探索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程,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获得进行创新所需要的大量的知识,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课外活动课程中化学实验内容的设置,可以以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加以组织,不仅设置了专门的“化学实验基础”主题和独立的“实验化学”模块,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还以“实验”和“实验探究”等各种形式渗透在“化学与生活”、“物质结构与性质”等其它各模块中。据统计,在中学化学课程“活动内容标准”,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分别约占各自总条目的22.2%和37.7%。由此可见,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化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验情境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课程中安排和穿插这些实验。
国家科学标准认为,探究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途径,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理解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中学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有实验探究和调查讨论两种形式。
我们都已知道化学课外活动课的重要性,但如何有效并高效地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课程是我们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下面我就以自己的实践和收集到的知识谈谈自己的心得。
三、怎样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课程
化学课外活动课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形式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较强的学生自主性等特点。
(一)化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1.课外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搜集并阅读化学科普读物、化学学习辅导读物、化学发展史和化学家故事、化学趣闻轶事等。
2.化学制作活动
(1)组织学生制作化学标本。例如合金标本、铁的合金标本、石油分馏产品标本、石油化工产品标本、煤的标本、煤化工产品标本、合成高分子材料标本等。
(2)组织学生收集图片,制作模型、图表幻灯片,摄制录像片等。
(3)制作常用的简单实验仪器或代用仪器。例如用墨水瓶制作酒精灯、切割大玻璃瓶制作玻璃水槽和钟罩、用小塑料瓶改制滴管等。
(4)自制化学试剂。例如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氧化铜,用废铁屑制取硫酸亚铁、氧化铁,从废电池中提取二氧化锰等。
(5)化学工艺制作。例如,用阳极氧化和茜素染料着色法制作铝质“金”星、制作银镜、化学刻字、自制蓝黑墨水、冲印照片等。
3.化学实验活动
(1)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在课内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2)配合课堂教学的实验。例如水的合成、氯气在氢气中的燃烧等。
(3)关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例如电镀笔的制作和涂镀、电解加工、电铸、塑料电镀、纸版电池制作等。
(4)结合资源利用的实验。例如从海带灰中提取碘、从废定影液中提取银、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脑、用米泔水制葡萄糖等。
4.专题报告或讲座
可以由学生做读书报告、交流心得,也可以请科技人员和教师做化学化工方面的专题报告,介绍化学化工的新成就和新发展,介绍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者做化学知识科普讲座等。
(二)化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化学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必须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化学课外活动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以分年级组织、少数人参加、固定性的课外活动小组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主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要扩大影响并增强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化学课外活动要事先落实好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落实活动的经费和设备材料,落实指导教师和具体准备工作。要发挥指导教师特长,可以实行跨年级指导。
化学课外活动要抓好预习环节和讨论环节,让学生多做多想、手脑并用,弄懂有关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原理,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化学课外活动要重视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以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注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化学教师在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中学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学生与发达国家学生在能力上的主要差别就体现在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上。要从根本上把学生的能力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关键是教师要主动地创设适于学生创新的教学环境,要采取活泼多样的方式,借助各种手段和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其“异想天开”的想法给予支持和分析性指导,养成学生锐意创新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18年第2期
【关键词】 课外活动;学习兴趣;创新意识
我班曾经举办过一次以实验为主的化学科技晚会,通过晚会前后对学生的观察, 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态度和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而让我产生了这样的一些思考:如何将成功的素质教育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当前,学校的应试教育体制是阻碍其实现的一大绊脚石。因此,我们需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以实验为主导,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程,通过提高学生素质来增进课堂的效果,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试能力。
一、化学学科能力的构成
能力是人们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既是人的素质的内在成分,又是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素质高低的根本标志。一个人要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靠单一的能力因素是不行的,必须靠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中学化学科教学应着重培养的科学能力包括3个方面:
1.认知能力(智力):注意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核心。
2.实践能力:指实践中检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手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能力等。
3.创造能力:是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一个人的全部能力为基础,为了一定的目的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观念的能力。它的2个主要成分是创造性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根据素质教育的总要求、化学教学的特点以及《全日制普通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学化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5种能力也就是中学化学学科能力结构的5个基本要素。
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还是囿于中学化学教材,不仅学生按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教师也是按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应该以课外活动课程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外活动课程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来看,学生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与实践的倾向性就表现为兴趣。它是学习和探索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程,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获得进行创新所需要的大量的知识,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课外活动课程中化学实验内容的设置,可以以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加以组织,不仅设置了专门的“化学实验基础”主题和独立的“实验化学”模块,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还以“实验”和“实验探究”等各种形式渗透在“化学与生活”、“物质结构与性质”等其它各模块中。据统计,在中学化学课程“活动内容标准”,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分别约占各自总条目的22.2%和37.7%。由此可见,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化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验情境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课程中安排和穿插这些实验。
国家科学标准认为,探究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途径,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理解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中学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有实验探究和调查讨论两种形式。
我们都已知道化学课外活动课的重要性,但如何有效并高效地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课程是我们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下面我就以自己的实践和收集到的知识谈谈自己的心得。
三、怎样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课程
化学课外活动课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形式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较强的学生自主性等特点。
(一)化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1.课外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搜集并阅读化学科普读物、化学学习辅导读物、化学发展史和化学家故事、化学趣闻轶事等。
2.化学制作活动
(1)组织学生制作化学标本。例如合金标本、铁的合金标本、石油分馏产品标本、石油化工产品标本、煤的标本、煤化工产品标本、合成高分子材料标本等。
(2)组织学生收集图片,制作模型、图表幻灯片,摄制录像片等。
(3)制作常用的简单实验仪器或代用仪器。例如用墨水瓶制作酒精灯、切割大玻璃瓶制作玻璃水槽和钟罩、用小塑料瓶改制滴管等。
(4)自制化学试剂。例如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氧化铜,用废铁屑制取硫酸亚铁、氧化铁,从废电池中提取二氧化锰等。
(5)化学工艺制作。例如,用阳极氧化和茜素染料着色法制作铝质“金”星、制作银镜、化学刻字、自制蓝黑墨水、冲印照片等。
3.化学实验活动
(1)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在课内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2)配合课堂教学的实验。例如水的合成、氯气在氢气中的燃烧等。
(3)关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例如电镀笔的制作和涂镀、电解加工、电铸、塑料电镀、纸版电池制作等。
(4)结合资源利用的实验。例如从海带灰中提取碘、从废定影液中提取银、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脑、用米泔水制葡萄糖等。
4.专题报告或讲座
可以由学生做读书报告、交流心得,也可以请科技人员和教师做化学化工方面的专题报告,介绍化学化工的新成就和新发展,介绍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者做化学知识科普讲座等。
(二)化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化学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必须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化学课外活动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以分年级组织、少数人参加、固定性的课外活动小组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主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要扩大影响并增强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化学课外活动要事先落实好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落实活动的经费和设备材料,落实指导教师和具体准备工作。要发挥指导教师特长,可以实行跨年级指导。
化学课外活动要抓好预习环节和讨论环节,让学生多做多想、手脑并用,弄懂有关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原理,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化学课外活动要重视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以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注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化学教师在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中学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学生与发达国家学生在能力上的主要差别就体现在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上。要从根本上把学生的能力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关键是教师要主动地创设适于学生创新的教学环境,要采取活泼多样的方式,借助各种手段和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其“异想天开”的想法给予支持和分析性指导,养成学生锐意创新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18年第2期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33:44
- 【点击频次】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