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试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施行“三级课程”的课程管理体系,其中校本课程和教师、学生距离最近,也最容易发挥教育功能。小学美术应该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实现突破创新,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符合学生兴趣、丰富美术课程体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考虑,校内包括教材、美术作品展示和学科资源;校外包括地域文化、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三种。有效完成美术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精心选择科学设计。
【关键词】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校内条件;校外资源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三级课程”的概念。所谓的“三级课程”是指我国基础教育施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体系。其中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中最基本、和学生最接近的一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背景,也给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小学美术也应该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改变传统学科本位的弊端,加大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增强学科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小学美术教育在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这项工程中切实发挥作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学校对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也抱着这样的态度:不就是教学生画画吗,画什么还不是一样?有时甚至于连美术教师自己,也都对这项工作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进行小学美术的校本课程开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一、 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意义
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构建一个完整的美术校本课程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美术课程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情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一) 美术校本课程是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开发的,所以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能够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
(二) 美术校本课程在开发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本校学生喜欢的、经常接触的内容,所以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偏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三) 美术校本课程丰富了美术课程体系,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人类文化的认识,促进学生更加热爱优秀文化。
(四)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都直接面向学生的需求,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 美术校本课程也给美术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能够让美术教师在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提升业务素养和教育水平。
二、 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途径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本身,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那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哪些途径入手,来完成这项工作呢?
(一) 充分利用校内条件
美术教学任务的完成场所主要在学校,所以学校这块主阵地的作用不能忽视。利用学校条件开发校本课程,主要是包括三个渠道:美术教材、展示美术作品、其它学科的资源整合。
美术教材既包括学生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也包括教师为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教材。很多小学美术研究者都会根据自己对美术学科教育的理解而自行编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参考。如果教材的内容很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就可以在教材原有内容中适当进行与喜爱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
展示美术作品是指美术教师通过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形式,收集学生的作品并且将优秀作品展出的一种教育形式。例如学校的宣传橱窗、艺术广角、美术长廊等等。这些设施既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形式,并且通过精心设计使之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严密体系,美术作品展示完全可以作为校本教材来应用。
小学美术以外的其它学科也都包含着不少美术教学资源,美术教师要对每个年级的其它学科教材和教学内容有所了解,挖掘其中包含的美术教学元素,将其整合成为本年级的美术校本课程内容。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插画、数学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本中的生活场景等等,都具有非常鲜明的视觉直观性,因此都可以将其整合为美术课程资源。将这些学科的内容整合为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对于这些学科的教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 选择优质的校外资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只是美术课程资源中很小的一部分,校外才是美术课程资源广阔的海洋。虽然丰富的资源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但是这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根据小学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地方文化、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三个方面是开发校外资源作为美术校本校课程的重点。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很多地方文化都具有很强的美术特征,将其纳入美术校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对美术课更感兴趣,还可以促进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但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构成是比较复杂的,教师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来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同时也要注意选择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小学生能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丰富美术知识,提升美术技能。
人文资源是指学生生活的一切带有人力因素的环境、设施、建筑、空间等等。美术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表现生活,让学生将美术学习和了解体验生活空间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丰富美术课程内容,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笔者工作的农村学校为例,土地庙、不同节日的风俗、集市见闻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开发为美术校本课程。其实“农村学校并不缺乏资源,美术的教学资源也很充足,缺乏的是对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自然环境就是学生学习生活接触到的一切自然条件,例如四季更替、风霜雨雪、春花秋叶、鸟啼虫鸣等等。这类资源是美术课程中写生素材的主要来源。学生本就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学生学习美术就是学习怎样认识这个世界的美,以及怎样表现这个世界的美。所以,将自然环境作为美术校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美、表现美,还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结语
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其本质目标还是美术课程标准的达成。所以,无论教师选择哪些内容作为美术校本课程内容,都要充分考虑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还有学生的能力特点。一定要选择哪些广为学生喜爱,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从中调动学生积极向上情感产生从而形成良好道德和个性的内容。同时,教师要科学设计规划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和实施措施等,让美术校本课程能在实施中,切实起到辅助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作用,为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默.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 河北师范大学,2016.
[2]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
[3] 赵俊. 优化农村环境资源 创建特色校本课程——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构建[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6, 9.
【关键词】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校内条件;校外资源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三级课程”的概念。所谓的“三级课程”是指我国基础教育施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体系。其中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中最基本、和学生最接近的一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背景,也给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小学美术也应该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改变传统学科本位的弊端,加大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增强学科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小学美术教育在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这项工程中切实发挥作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学校对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也抱着这样的态度:不就是教学生画画吗,画什么还不是一样?有时甚至于连美术教师自己,也都对这项工作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进行小学美术的校本课程开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一、 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意义
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构建一个完整的美术校本课程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美术课程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情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一) 美术校本课程是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开发的,所以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能够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
(二) 美术校本课程在开发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本校学生喜欢的、经常接触的内容,所以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偏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三) 美术校本课程丰富了美术课程体系,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人类文化的认识,促进学生更加热爱优秀文化。
(四)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都直接面向学生的需求,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 美术校本课程也给美术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能够让美术教师在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提升业务素养和教育水平。
二、 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途径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本身,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那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哪些途径入手,来完成这项工作呢?
(一) 充分利用校内条件
美术教学任务的完成场所主要在学校,所以学校这块主阵地的作用不能忽视。利用学校条件开发校本课程,主要是包括三个渠道:美术教材、展示美术作品、其它学科的资源整合。
美术教材既包括学生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也包括教师为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教材。很多小学美术研究者都会根据自己对美术学科教育的理解而自行编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参考。如果教材的内容很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就可以在教材原有内容中适当进行与喜爱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
展示美术作品是指美术教师通过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形式,收集学生的作品并且将优秀作品展出的一种教育形式。例如学校的宣传橱窗、艺术广角、美术长廊等等。这些设施既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形式,并且通过精心设计使之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严密体系,美术作品展示完全可以作为校本教材来应用。
小学美术以外的其它学科也都包含着不少美术教学资源,美术教师要对每个年级的其它学科教材和教学内容有所了解,挖掘其中包含的美术教学元素,将其整合成为本年级的美术校本课程内容。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插画、数学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本中的生活场景等等,都具有非常鲜明的视觉直观性,因此都可以将其整合为美术课程资源。将这些学科的内容整合为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对于这些学科的教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 选择优质的校外资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只是美术课程资源中很小的一部分,校外才是美术课程资源广阔的海洋。虽然丰富的资源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但是这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根据小学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地方文化、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三个方面是开发校外资源作为美术校本校课程的重点。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很多地方文化都具有很强的美术特征,将其纳入美术校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对美术课更感兴趣,还可以促进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但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构成是比较复杂的,教师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来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同时也要注意选择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小学生能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丰富美术知识,提升美术技能。
人文资源是指学生生活的一切带有人力因素的环境、设施、建筑、空间等等。美术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表现生活,让学生将美术学习和了解体验生活空间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丰富美术课程内容,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笔者工作的农村学校为例,土地庙、不同节日的风俗、集市见闻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开发为美术校本课程。其实“农村学校并不缺乏资源,美术的教学资源也很充足,缺乏的是对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自然环境就是学生学习生活接触到的一切自然条件,例如四季更替、风霜雨雪、春花秋叶、鸟啼虫鸣等等。这类资源是美术课程中写生素材的主要来源。学生本就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学生学习美术就是学习怎样认识这个世界的美,以及怎样表现这个世界的美。所以,将自然环境作为美术校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美、表现美,还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结语
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其本质目标还是美术课程标准的达成。所以,无论教师选择哪些内容作为美术校本课程内容,都要充分考虑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还有学生的能力特点。一定要选择哪些广为学生喜爱,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从中调动学生积极向上情感产生从而形成良好道德和个性的内容。同时,教师要科学设计规划校本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和实施措施等,让美术校本课程能在实施中,切实起到辅助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作用,为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默.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 河北师范大学,2016.
[2]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
[3] 赵俊. 优化农村环境资源 创建特色校本课程——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构建[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6, 9.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34:01
- 【点击频次】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