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作者】 张 雯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药王洞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前,教育领域正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面对新课改的这一形势,作为基础学科的初中语文,在这次改革中意义重大。然而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就教师而言,我们应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要方面,转变旧的教育理念,探讨课堂教学新方法,运用创新思维去组织并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针对这一要求,笔者在多年具体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认为要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革新教学环节,尤其要注意对几个重要环节的把握。
  一、注重新课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导入新课是一种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教学艺术。良好的课前导入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对后边课文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科学地创设课堂导入情境,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呢?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第一,开门见山法。在进行初中语文新课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最直接的方法导入新课,介绍新课内容,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醒学生新课的开始。
  第二,兴趣导入法。也就是运用多媒体如幻灯片、视频资料等,或是老师讲解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甚至是做一个小游戏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心理上打消学生认为新课学习枯燥乏味的念头,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第三,知识联系法。运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导入新课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多下功夫。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应注意到,导入不能太突兀,不能让学生觉得只是在“复习”以往的知识,而与新课的学习毫无关联。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情感感染法等来导入一门新课的学习。当然,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导入的方法也有很多,一篇文章具体该采用哪种方法导入,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一定要记住导入该与新课息息相关,且精彩巧妙。
  二、加强课堂的互动
  新课导入过后,进行课文主体的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我们叫此过程为主题探究,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进行主体学习中,除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我们还可以采取生生互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丰富教学过程,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一个共同探究的主题,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探究并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老师应及时地给予点拨、疏通,为学生自主的深入探究起到辅助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独特、个性的创新思维,还能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锻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能力。
  三、创新提问的方法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课堂提问已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教学手段,但它更多的是一门艺术。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语文课的提问,才能使所设疑问合理、有效,起到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以往存在问题的一些提问方式,即问题与课文知识点相差甚远、问题简单肤浅、提问随意、提问方式死板单一等,这些无效性提问。有效的提问首先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在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指导下,让问题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相近,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问题的“知识性”。
  其次,问题要紧扣教材重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搞清楚本课的教学重点,紧扣教材重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确实解决问题,掌握课文要旨。如果我们没弄清文章的重点,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地方也设计较多的问题,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不愿意去思考,最后整个课堂只有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再次,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新课标下课堂有效性提问还要特别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为此,我们应摒弃以往旧的、单一的提问方式,创新提问,可以采用的方法如:假设性提问,经常提出一些“如果”进行设想,让学生发散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有效,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性提问,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提问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还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励性提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设计一些相对较简单的问题,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信心。
  四、进行合理拓展
  新课标下的拓展,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拓展,还应包括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拓展。作为拓展的内容与所学的教材内容,除了有必要的联系之外,还应该注重拓展内容的难易程度,既要让学生不会觉得过于简单,从而产生轻视的心理,又要让学生觉得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保证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明确,并不是拓展内容越多,达到的效果就越好,关键在于“精”而不是“多”。因此,在进行拓展训练时,我们应将拓展的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学生的总体水平和心理素质相结合,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扩展学生的知识,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当然,课堂是个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相对有限的地方,因此,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教学外,还应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积极推进课堂的有效化改革与建设,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处理好课上课后多方面事务,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34:40
  • 【点击频次】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