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高三生物复习课、讲评课的策略

 

【作者】 陈 桦

【机构】 广西容县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三复习阶段当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就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做题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高三复习阶段的课堂教学就以练习与讲评为主。学生上好习题讲评课也就变得尤为重要,高三生物的复习阶段也是如此,只有多做题,精讲题,才能保证高三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讲评课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目的是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通过讲评使学生们能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找到不足、弥补知识缺陷,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系统,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关键词】 复习课;讲评课;方法技巧;解题能力

  进入高三,生物复习面临着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时间紧、训练频繁等一系列困难。因此有相当多的老师为了省时、图方便,对学生训练的结果不够重视,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试卷讲评的重要意义,往往只是简单地核对一下答案、分析一下分数了事,从而失去了试卷讲评应起的作用,我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这一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一条高效之路。
  一、构建复习知识网络,培养学科能力 重视知识迁移 
  (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例如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发育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系统,这四大系统共同构成全书的知识系统。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高中生物分为三大板块,四大知识系统。这四大系统又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体现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每个大的系统下,又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二)、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就生物本身的复习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可进行专题复习。
  1.按体系分专题———体系专题,包括:
  (1)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
  (2)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
  (3)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
  (4)生物与环境系统。  
  2.按实验分专题———实验专题,包括:  
  (1)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  
  (2)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
  (3)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  
  (4)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按题型分专题———题型专题,包括:  
  (1)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 
  (2)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3)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  
  (4)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按热点分专题———热点专题,包括:
  (1)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  
  (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  
  (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  
  (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  
  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按知识体系复习,也会遇到实验、解题、热点问题。只是复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专题复习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二、讲评课宜精讲,讲难点和易错点,不宜患得患失﹑走马观花
  上课是一堂讲评课的核心,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一张月考或者期中考试卷有的老师讲评花了三节课的时间还评讲不完,一次小小的课后练习几乎讲评了一节课,每个大题的每小题的每一空每一问统统都讲,生怕这讲漏了,那少讲了,担心学生这里不懂那里不懂。要知道一个班是几十个学生,不可能每个学生做错的每一题都讲,一堂课45分钟是很短暂的。因此要精心策划哪些该讲,哪些不讲,哪些详讲。坚持“三讲”和“三不讲”的原则: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不讲学生几乎都会的、不讲学生更正答案后能自己明白的、不讲试卷中大多数学生怎么学也不会做的高难度题。那么,生物讲评课教师究竟讲什么  
  1.讲评典型错误与错因。 
  讲评课不能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而是应有选择、有所侧重。否则,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没有教学效果,老师讲得是满头大汗,汗流浃背,学生听得晕晕乎乎,脑子一片空白,吃力不讨好!因此教师在每次阅卷后讲评前都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找出错误的源头,弄清哪些题目错得最多,错在哪里,学生需要的帮助是什么等。评讲时,可适当提问个别学生,说说他们自己的解题思路,暴露问题所在,以便及时给予其纠正,及时弥补。 
  2.讲评审题和解题思路。 
  审题是解答试题的关键,稍不细心,就会造成像下棋那样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严重后果。那么老师该怎样引导进行审题呢?首先,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理解时有什么是要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推敲出题人的意图,以及解题从什么地方下手来解答,有的还得看看有没有更简单,更容易的解题途径等。其次,让学生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我经常在评讲试卷时要求学生用笔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就像语文和英语老师在教学生做阅读理解一样,从题目中挖掘出隐含条件,对题目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处理,排除干扰条件。例如:图所示为细胞中四种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据图回答。其中有一小题为问图中的F为___,这时B是___,B有___种。有的学生刚拿到题目时,有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答题,没有一个清新的解题思路。在讲评时首先让学生在题干中画出“细胞中”是为了下面的第二小题中F是什么做好铺垫,得知F只能是有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DNA,评讲时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总结过有细胞结构生物和无细胞结构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这样学生明白填核酸或RNA错误的原因了,老师稍稍更改题干,把“细胞中”改为“生物体”,提问学生F又是什么物质。然后教给学生解此题时从物质的功能入手,根据题目给出的物质的功能联系所学过的知识,逐一逆推出E、F、G、H,再逆推出各种大分子各自的基本单位。 
  3.讲方法与技巧 
  教师要在题型分类,错误归类的基础上,总结出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如选择题中的直选法、排除法等,简答题要抓审题关键字词、挖掘隐含条件、筛选信息,讲评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灌输给学生此类技巧,时间长了慢慢积累起来,就能达到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的目的。如: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求其子代基因型的种类。解这道题的一般方法是先写出遗传图解,再数出基因型种类数,这种解法比较麻烦。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来解,即先“分”后“合”,即先分别算出Aa×Aa子代有3种基因型,Bb×bb子代有2种基因型,再用乘法算出为2×3=6种。除了讲解题方法,还得教给学生一题多解,即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求得多种的解题方法,从多种的解法中找出较简单的一种,从而活跃解题思维.下面以一例题为例:已知一段信使RNA中含有30个碱基, 其中A和G有12个,那么转录这段信使RNA的模版DNA分子中C和T至少有多少个?解法一:由于信使RNA上有12个A+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模板链上应有T+C=12个,该链上共30个碱基,则模板链上应有A+G=18个,与其对应的另一条链上应有T+C=18个,则DNA两条链上共有C+T=12+18=30个。解法二:已知信使RNA有30个碱基,转录该RNA的DNA上应有碱基总数60个,根据双链DNA分子中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为碱基总数的一半,得出T+C为30个。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领悟能力和知识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解法,比较两种解法,明显看出第二种解法比第一种解法简单。 
  4.讲评思维的变换和题型变化 
  讲评中不能就题讲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如变换习题的提问方式﹑适当扩大试题知识内容范围﹑对某一题目进行演变﹑颠倒题目的因果关系。这种训练立足基础,不刻意求难,学生感到颇有兴趣,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思维就能活跃起来。在一个比较好的题目讲完之后,教师还要把原题进行变化,把某些知识点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适当拓展。如: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若突然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则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会怎样,原因是什么。告诉学生如果改变问题方式: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会怎样,原因又是什么。改变题干条件若突然撤去光照,则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会怎样,原因是什么;三碳化合物含量会怎样,原因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变式练习,可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条件和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转变等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三、讲评课后要做好后进生的跟踪和督促学生消化讲评内容 
  不同班的学生之间,同一班的学生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一张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也不同,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因而,老师在对后进生课后跟踪和辅导时,绝不训斥和批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信心,对后进生进行跟踪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要忘了对他们的欣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解题中的成功之处,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进而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应采取一定措施帮助学生消化讲评内容。1.要求学生课后及时花时间加以消化和巩固,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试题收集在自己的“错题集”中,写好答错原因和分析说明,若还有不理解的要及时抽时间问老师;2.可随机抽取试卷中部分错题让学生再做一遍,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程度;3.在以后的考试中,应针对学生普遍容易做错的题目,变换方式,多次重复测试,直到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再出错,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
  总体来说,复习课、讲评课要以解决学生的疑点为主线,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让学生在知识方面、解题能力方面、解题方法技巧等方面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和提高。讲评课绝不是试题纠错课,它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取向有待于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一定会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汤妣颖.《浅谈如何提高生物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性》[J] 中国教师报2016.5.31
  [2]周洪艳.《浅谈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讲评课的三步曲》[J] 生物学教学 2017 12:38-40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34:52
  • 【点击频次】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