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作者】 罗红兰

【机构】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肯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兴趣指的是对某种事物的积极的持续的评价和态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是我们体育教学中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要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培养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的训练方法就会很难。因此,教师在备课上要下很大工夫,从小学阶段起就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兴趣。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兴趣”很关键。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正确地运用激励语言
  四、游戏配合教学
  五、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六、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七、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 激发学习兴趣;游戏配合教学;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激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在体育教学中,据教学内容或活动器材说一个谜,让学生猜谜底,从中导入新课。如:教一年级“模特动物”一课时,“长耳朵、短尾巴,三瓣嘴,红眼睛,生来就爱蹦蹦跳跳。”(打一小动物)学生猜谜积极,兴趣高涨,在练习中动作逼真,活动积极。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的动作的信心。
  三、正确地运用激励语言
  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动听,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欢快、喜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随之呈现活跃和谐的乐学氛围。如在进行鱼跃前滚翻技术教学时,可把动作要领编成“两脚蹬地身腾空,好似小兔向前蹦,两臂撑垫伸变屈,低头团身快滚动”的顺口溜,启发学生联想小兔蹦跳时的动作形象。再比如教一年级学生快速跑,新入学的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快速跑,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做一个夸张地比喻——一只非常非常饿的大老虎在追赶一群小朋友,一些跑得快的小朋友跑在前面会脱离危险,离大老虎很近而速度很慢的小朋友会怎么样?这时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被老虎吃掉!”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师所描述的技术动作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追求知识、锻炼身体的积极状态。
  四、游戏配合教学
  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素。儿童通过游戏娱乐精神,释放情感,了解自然,适应群体生活,懂得行为规范,游戏中学会了交流、协调、谈判等社会交往的技巧,因为体育游戏,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形式,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以“玩”为主的,是学着“玩”和学会“玩”的,所以就对体育课有兴趣,因此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这个“玩”的心理并结合体育教材来进行游戏化教学。比如:田径运动在体育教学中是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很多项目具有竞技体育的特性,可是跑、跳、投这些田径项目却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可能取消它,那只有把它改变成学生喜爱的游戏内容进行教学,如:把投掷项目改为打保龄球、飞纸飞机、投降落伞、飞纸镖等游戏化的投掷运动;把短距离快速跑改为接力跑、换物跑、追逐跑、叫号赛跑等。例如:长跑耐力教学中,采用一些“追逐跑”、“字母接力”游戏,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和丰富的想像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以运用“拍球抓人”、“活动篮筐”等游戏把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降低难度,激活教法。
  五、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
  1、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如在上短跑课时,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5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
  六、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是提高体育学习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铅球测验时,对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力量差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明确地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只是素质和先天条件的差别,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另外,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
  七、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育中,应充分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健康的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例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按教师要求完成各种身体练习;不怕苦、不怕累、在强度和难度上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沿着正确的轨道持久地巩固下去,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学习指导
  [2]体育与健康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43:50
  • 【点击频次】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