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友好、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建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直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在信息课堂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促使学生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助于他们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例如:在利用盛思创客教育教学时,我先为学生展示了自制的游戏为学生演示,学生观看后都很喜欢,这时我抓住时机问他们,你们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游戏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既然想自己做游戏,那首先得自己构思一个游戏,这时,我让学生分组合作,独立设计,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通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这个班级的学生最终成功设计了一款“击落”小游戏。
二、 资源共享,建立自主学习途径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国家教育资源平台”、“数字校园”平台、“一起作业”等一系列平台的建设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利用平台中的优质资源,下载课件,动画为学生播放,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搭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途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画国旗练鼠标一课时,我为学生播放了天安门升旗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在庄严的氛围中加深对国旗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把鼠标当画笔画一画国旗,学生兴致浓厚,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自主学习。
除了下载优质资源,我也把自制的资源上传到网络上,让其他人共享。如教学实录、教学课件以及学生自制的动画等等。
2、 突出主体地位,强化参与欲望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显 ,因每人一台机器,在上课时大部分时间都是独立操作,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让所有的学生有参与的热情,这就需要强化他们参与的欲望。例如教学表格的制作时,我给学生的任务是设计完成一个你喜欢的课程表,在这个课程表中你可以尽情地设计你想要上的课程的名称,这样的一个任务驱动着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带着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参与学习中来。
3、 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参与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爱好、品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实施层次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同一的起跑线上,进行全体学生指导或部分学生指导以及个人指导,通过个性化的指导,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跳一跳,摘得桃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操作时也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我将课题上的座位穿插安排,让有基础、有经验的同学搭配能力差的同学,在上课时,教师通过巡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困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形成了一帮一、一帮几的学习氛围。
4、 团队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通过小组教学,让学生分小组自行讨论解决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互相探索,共同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在这之中学生们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不断的得到了培养。学生们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了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在创客教育社团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学习,完成一件作品,在这其中,通过分工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研究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直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在信息课堂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促使学生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助于他们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例如:在利用盛思创客教育教学时,我先为学生展示了自制的游戏为学生演示,学生观看后都很喜欢,这时我抓住时机问他们,你们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游戏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既然想自己做游戏,那首先得自己构思一个游戏,这时,我让学生分组合作,独立设计,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通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这个班级的学生最终成功设计了一款“击落”小游戏。
二、 资源共享,建立自主学习途径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国家教育资源平台”、“数字校园”平台、“一起作业”等一系列平台的建设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利用平台中的优质资源,下载课件,动画为学生播放,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搭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途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画国旗练鼠标一课时,我为学生播放了天安门升旗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在庄严的氛围中加深对国旗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把鼠标当画笔画一画国旗,学生兴致浓厚,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自主学习。
除了下载优质资源,我也把自制的资源上传到网络上,让其他人共享。如教学实录、教学课件以及学生自制的动画等等。
2、 突出主体地位,强化参与欲望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显 ,因每人一台机器,在上课时大部分时间都是独立操作,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让所有的学生有参与的热情,这就需要强化他们参与的欲望。例如教学表格的制作时,我给学生的任务是设计完成一个你喜欢的课程表,在这个课程表中你可以尽情地设计你想要上的课程的名称,这样的一个任务驱动着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带着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参与学习中来。
3、 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参与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爱好、品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实施层次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同一的起跑线上,进行全体学生指导或部分学生指导以及个人指导,通过个性化的指导,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跳一跳,摘得桃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操作时也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我将课题上的座位穿插安排,让有基础、有经验的同学搭配能力差的同学,在上课时,教师通过巡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困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形成了一帮一、一帮几的学习氛围。
4、 团队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通过小组教学,让学生分小组自行讨论解决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互相探索,共同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在这之中学生们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不断的得到了培养。学生们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了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在创客教育社团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学习,完成一件作品,在这其中,通过分工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研究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44:16
- 【点击频次】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