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用的时间最多,花费的力气也最大。可以说,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兴趣;方法;提高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之窗,塑造他们的灵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阅读可以改变孩子们的心境,调节他们的情绪,增加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趣,使他们的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如此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希望对同仁们有所帮助。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要读”和“要我读”产生的两种结果是有很大差异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同时直接影响着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选择的内容可涉及日常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同时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创设情景,让学生快乐阅读。我们在课堂里应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每个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述……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草原》一课以后,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有的高歌一曲,有的写起了小诗,有的和同桌交流……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以不同的阅历和经验去感受阅读的无穷魅力。
再次,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每学一篇课文,我都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读物,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此外,还通过开展如“讲故事”、“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
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标在阅读部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应注重教会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阅读方法,等于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习作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在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内容,了解张思德的事迹,为学习本文打下基础。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中的某些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流畅,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用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学生读课文时一定要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这样才会得到最真切最深刻的体会。在我们学习《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就指导学生对小女孩擦然火柴的部分进行细读,细品,从小女孩的幻想中感受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现实生活的残酷痛苦。由此唤起孩子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深的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强烈的愤懑。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这种方法我一般是在学习篇幅较长的略读课文时,或在第一遍感知课文内容时建议学生采用。例如在学习课文《鲁宾逊漂流记》一课时,由于文章分两部分组成,内容又特长,就让学生默读以便快速了解大意,感受人物特点,从中也受到教育。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写划的同时就留下了思考的痕迹。另外,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学完一篇课文,就给学生勾画一些重点的、精彩的句段作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抄在本子上,在早读时仔细品读,在日积月累中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求学生到书店读一些课外书来增加阅读量、丰富知识并要求写两到三篇读后感作为假期作业。
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在班级办图书角以及积极争取学生家庭配合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贯穿全课堂,进行适时适量的练习。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一文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就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并写几句话分别赠给这两位小主人公。这样趁热打铁,在学生还深深沉浸在对主人公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时,他们心中会有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情想抒,以此既锻炼了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培养了其概括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和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提高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兴趣;方法;提高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之窗,塑造他们的灵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阅读可以改变孩子们的心境,调节他们的情绪,增加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趣,使他们的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如此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希望对同仁们有所帮助。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要读”和“要我读”产生的两种结果是有很大差异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同时直接影响着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选择的内容可涉及日常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同时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创设情景,让学生快乐阅读。我们在课堂里应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每个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述……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草原》一课以后,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有的高歌一曲,有的写起了小诗,有的和同桌交流……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以不同的阅历和经验去感受阅读的无穷魅力。
再次,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每学一篇课文,我都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读物,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此外,还通过开展如“讲故事”、“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
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标在阅读部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应注重教会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阅读方法,等于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习作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在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内容,了解张思德的事迹,为学习本文打下基础。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中的某些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流畅,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用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学生读课文时一定要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这样才会得到最真切最深刻的体会。在我们学习《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就指导学生对小女孩擦然火柴的部分进行细读,细品,从小女孩的幻想中感受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现实生活的残酷痛苦。由此唤起孩子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深的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强烈的愤懑。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这种方法我一般是在学习篇幅较长的略读课文时,或在第一遍感知课文内容时建议学生采用。例如在学习课文《鲁宾逊漂流记》一课时,由于文章分两部分组成,内容又特长,就让学生默读以便快速了解大意,感受人物特点,从中也受到教育。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写划的同时就留下了思考的痕迹。另外,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学完一篇课文,就给学生勾画一些重点的、精彩的句段作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抄在本子上,在早读时仔细品读,在日积月累中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求学生到书店读一些课外书来增加阅读量、丰富知识并要求写两到三篇读后感作为假期作业。
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在班级办图书角以及积极争取学生家庭配合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贯穿全课堂,进行适时适量的练习。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一文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就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并写几句话分别赠给这两位小主人公。这样趁热打铁,在学生还深深沉浸在对主人公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时,他们心中会有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情想抒,以此既锻炼了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培养了其概括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和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提高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53:30
- 【点击频次】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