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目前有相当多的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总感觉学习语文枯燥无味十分困难。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且愉快地进行学习。相反“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教育家乌申斯基)。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下面结合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只要喜欢某个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二、教师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动力作用。教师对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活动有饱满的激情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则会被感染、被激励,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学习。如果教师对语文和语文教学活动毫无兴趣,只是敷衍了事、毫无热情,长年累月机械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或教案,没有探索和创新,学生也就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他们渴望了解一切的热情将逐渐冷淡,甚至厌恶语文学科的学习。
三、抓好预习环节,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目的的意义
抓好预习环节,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其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便包括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既要坚持原则,适当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要鼓励学生采取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才能激发起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从而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师若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四、课堂教学情境化、趣味化、多样化和游戏化,让轻松活泼的气氛充满课堂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中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便能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较满意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首先要在活跃课堂气氛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包括“思”?的活跃和“言”的活跃。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思维,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教师既要为学生的“思”和“言”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也要适时地加以引导。而要活跃课堂气氛,就得使课堂教学情境化、趣味化、多样化和游戏化。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巧设问题,设置悬念,开展多种活动
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对老师所提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感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而在课文结束时设置悬念,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广泛兴趣。如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普通话比赛、查字典比赛、智力比赛、书法比赛和作文比赛;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春游、秋游、开体育运动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广泛兴趣,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学习热情,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六、更新教学方法,讲究授课艺术
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和发展他们的求知欲。而更新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无论什么样的课文,如果教师长期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必然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减。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让每篇课文的教法经常有变化,经常有新意,才能使学生有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无定法,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条、呆板,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所以课堂教学要体现艺术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使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口、动手,生动活泼地去学习语文知识。讲读中从题目直接导入中心,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七、教学内容难度合理,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的体验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成功,就会学习产生莫大的兴趣。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管怎样努力总是得不到成功的体验,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日递减甚至消失。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问题或出的练习题难度要适中,要使大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获得成功的体验。心理学也认为,适当的难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学习难度太大,无论学生怎么努力都学不会,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如果学习难度太低,毫不费力就可学会,也不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八、引入竞争机制,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布置少而精的作业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所以我在任课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四个“语文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作业作为教学反馈的手段,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过多过滥的作业,特别是惩罚性的作业,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厌恶学习。因此,语文作业的布置一定要科学合理,少而精。
总之,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我们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发掘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爱上语文教师,爱上语文课,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苏文忠.情感的独特功能.作家出版社,2007-1
[3]尹建莉.影响儿童好奇心的主客观因素.首都师范大学,1996-4?
[4]王策三.情境教育的教学论发展观.作家出版社,1999-8
[5]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教育评论,1988——25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下面结合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只要喜欢某个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学生。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在良好的气氛、情绪和心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较高,感受性较灵敏,反应能力较强,思维较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
二、教师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动力作用。教师对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活动有饱满的激情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则会被感染、被激励,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学习。如果教师对语文和语文教学活动毫无兴趣,只是敷衍了事、毫无热情,长年累月机械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或教案,没有探索和创新,学生也就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他们渴望了解一切的热情将逐渐冷淡,甚至厌恶语文学科的学习。
三、抓好预习环节,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目的的意义
抓好预习环节,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其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便包括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既要坚持原则,适当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要鼓励学生采取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才能激发起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从而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师若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四、课堂教学情境化、趣味化、多样化和游戏化,让轻松活泼的气氛充满课堂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中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便能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较满意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首先要在活跃课堂气氛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包括“思”?的活跃和“言”的活跃。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思维,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教师既要为学生的“思”和“言”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也要适时地加以引导。而要活跃课堂气氛,就得使课堂教学情境化、趣味化、多样化和游戏化。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巧设问题,设置悬念,开展多种活动
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对老师所提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感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而在课文结束时设置悬念,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广泛兴趣。如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普通话比赛、查字典比赛、智力比赛、书法比赛和作文比赛;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春游、秋游、开体育运动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广泛兴趣,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学习热情,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六、更新教学方法,讲究授课艺术
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和发展他们的求知欲。而更新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无论什么样的课文,如果教师长期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必然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减。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让每篇课文的教法经常有变化,经常有新意,才能使学生有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无定法,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条、呆板,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所以课堂教学要体现艺术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使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口、动手,生动活泼地去学习语文知识。讲读中从题目直接导入中心,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七、教学内容难度合理,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的体验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成功,就会学习产生莫大的兴趣。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管怎样努力总是得不到成功的体验,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日递减甚至消失。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问题或出的练习题难度要适中,要使大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获得成功的体验。心理学也认为,适当的难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学习难度太大,无论学生怎么努力都学不会,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如果学习难度太低,毫不费力就可学会,也不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八、引入竞争机制,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布置少而精的作业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所以我在任课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四个“语文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作业作为教学反馈的手段,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过多过滥的作业,特别是惩罚性的作业,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厌恶学习。因此,语文作业的布置一定要科学合理,少而精。
总之,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我们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发掘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爱上语文教师,爱上语文课,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苏文忠.情感的独特功能.作家出版社,2007-1
[3]尹建莉.影响儿童好奇心的主客观因素.首都师范大学,1996-4?
[4]王策三.情境教育的教学论发展观.作家出版社,1999-8
[5]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教育评论,1988——25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57:27
- 【点击频次】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