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有效评价,引领学生“形动”“心动”“神动”

 

【作者】 周玉妹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辨证统一的过程。《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课的评价不能仅看教师的表现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的活动怎样。这一点人们早已形成共识,但问题是许多人把学生活动只简单的理解为教师提问了多少学生、多少学生发言或参与讨论、这堂课的气氛怎样等。
  一、关注态度,利于“形动”
  形动,即“启发动”,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启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活动。形动一般指学生的外在活动,比如提问、讨论、操作等。
  有人说当教师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传授知识,第二种是启迪智慧,第三种是点化生命。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对学生提出十六字课堂学习要求:认真倾听、深入思考、大胆发言、规范作业。我认为,倾听是最重要也是当代学生最需要培养的的学习习惯。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发言特别积极,但不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为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课堂上指名学生发言后,我总是提出如下要求:“和他想的一样或差不多的同学请点点头”“觉得他的发言特别有价值,可以翘大拇指支持他,也可以鼓掌表示鼓励”,慢慢地,学生发言后,没等老师提出“点头”要求,就有几个学生自觉点头表示和他想得一样或差不多,我就用“某某某等同学在点头,他们已经养成倾听的习惯了”来强化“点头”这一表示倾听的“形动”,后来,全班大多数同学养成了边倾听边点头的习惯,而这时,我总是将评价指向发言者和点头的学生群体,“这么多同学和某某某同学想得一样,你们真会思考”。
  二、着眼习惯,促进“心动”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心动”,即“思维动”,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
  学生小丽是我班很普通的女孩子,很胆小,课堂上话不多,成绩一般。那次上《沁园春·雪》,我让学生开火车读,刚巧是他们那组。等她读完了,我说:“你读文时重音、停顿、语速都把握得很恰当,如果再注意语调的变化,效果就会更好。你愿意再试一次吗?”当学生读完课文后,请她自我评价一下,她羞涩地说:“我认为我读得还是挺有感情的,但声音比较轻。”我说:“再读一遍好吗?这次你肯定能读得更好。”她又读了一遍,这一回又响亮又有感情,老师马上说:“你读得这么出色,又流利,又有感情,我们大家都听得入迷了。”同学们用掌声祝贺他的成功。从此以后,我发现,她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课,特别是喜欢单个朗读课文。
  生动、亲切、明朗而又充满激情的评价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不大受激励呢?教学的高潮往往就是在教师充满激情的评价语中形成的。可以说,生动有趣的评价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立足价值,引领“神动”
  神动,即“思想动”,是学生认识的变化,觉悟的提高。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育人的最终目的。俗话说,有理无情不足以感染人,有情无理不足以教育人,只有入情入理,情理交融,才能在心灵上震撼学生,从思想上感染学生,从而使科学的理论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
  例如我校一位老师在教学《钱学森》一课时,在讲“钱学森谢绝了美国政府的挽留,克服一切困难回国”这一内容时,先说了这样一番感人的话:“当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时候,当黄继光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扑向敌人枪眼的时候,他们想到自己了么?人应当需要而且必须拥有一种精神……”为了强化这一信念,进一步感染学生,他又动情地讲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你们的班主任数学高级教师周老师,已经是六十多岁人了,以她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完全可以到社会上去挣大钱,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欣然接受了学校反聘她回校任教的建议。前不久的一天夜里,儿媳因严重的妊娠反应住进了医院。周老师是在儿媳的病床旁备完第二天的课的。早晨,几乎一夜没睡的周老师就要赶去学校上课,躺在病床上打点滴的儿媳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可含泪的双眼分明是要求婆母留下来。周老师拉着儿媳的手轻声说:“好孩子,学校还有几十个孩子在等着妈妈呢,别着急,不等你这瓶点滴打完,妈妈就回来了”。讲到这里,教室里很多学生都已泪流满面。我觉得这样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了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一,达到了“思想动”的境界。即使这样的课没有一次提问,没有一个学生发言,我认为也是成功的。因为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学生在心灵的深处完成了思想的转化,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当然,“形动、心动、神动”是辨证统一的。从哲学上讲,如果割裂了它们三者的内在联系,就是片面的、行而上学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跳出语文教语文,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做个有思想的人,既要看到三者的联系,对课堂学生活动作出客观的评价,又要看到三者之间的区别,努力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最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教学艺术效果。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59:40
  • 【点击频次】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