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
【关键词】 ;
【正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成为教育的主题。语文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新课改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教育,为学生个性发展打好基础。”这也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实施德育呢,文章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许多文章都具有积极的德育价值和作用。传达了积极的世界观,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些,都可以成为德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材为根本,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开展德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2、创新德育手段,巧妙进行德育渗透
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教育方法的成功,德育也要依靠巧妙的手段来实现。进一步来说,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还有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能抓住机会,找准切入点,巧妙进行德育渗透。这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的德育模式,创新德育手段,巧妙进行德育渗透,以强化德育效果。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之学生对赵州桥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从而爱祖国,更爱充满智慧的祖国人民。
3、强化道德的日常导向作用
德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生德育思想和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不是一日之功。单纯地依靠课堂时间来进行德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德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强化道德的日常导向作用,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维和行为习惯。所以,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德育的日常化、生活化,将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德育回归生活,融静态的知识于动态的教育过程,用可感知的道德力量来约束和教导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老炊事班长三次“笑”的外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第一次,老班长端来鱼汤,“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他还“摸了摸嘴”,假装先喝了。这是为了动员三个小病员愉快地喝鱼汤。第二次,老班长见到三个小病员都端着鱼汤不喝下去(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喝鱼汤),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喝下去”。第三次,老班长看着他们喝完了鱼汤,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让学生懂得老班长为了挽救三个小病员的生命、帮助他们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从而既感受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4、强化德育培养如同心灵工程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这种心灵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是疾风暴雨式的,而只能润物细无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最终达到滴水穿石之功效。面对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儿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语文课情感培育也必须是长期性的、渗透性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能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教材中进行思想情感的培育,这才表现出教育者育人的功力。
综上所述,语文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响应新课标要求,深入发掘教材中所包含的道德元素,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法去进行德育渗透,争取将道德的种子根植于学生心中,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1] 李国慧.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神州. 2013(01)
[2] 徐长颖.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1(02)
[3] 胡凤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 科学教育. 2006(04)
1、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许多文章都具有积极的德育价值和作用。传达了积极的世界观,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些,都可以成为德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材为根本,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开展德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2、创新德育手段,巧妙进行德育渗透
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教育方法的成功,德育也要依靠巧妙的手段来实现。进一步来说,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还有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能抓住机会,找准切入点,巧妙进行德育渗透。这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的德育模式,创新德育手段,巧妙进行德育渗透,以强化德育效果。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之学生对赵州桥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从而爱祖国,更爱充满智慧的祖国人民。
3、强化道德的日常导向作用
德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生德育思想和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不是一日之功。单纯地依靠课堂时间来进行德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德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强化道德的日常导向作用,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维和行为习惯。所以,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德育的日常化、生活化,将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德育回归生活,融静态的知识于动态的教育过程,用可感知的道德力量来约束和教导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老炊事班长三次“笑”的外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第一次,老班长端来鱼汤,“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他还“摸了摸嘴”,假装先喝了。这是为了动员三个小病员愉快地喝鱼汤。第二次,老班长见到三个小病员都端着鱼汤不喝下去(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喝鱼汤),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喝下去”。第三次,老班长看着他们喝完了鱼汤,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让学生懂得老班长为了挽救三个小病员的生命、帮助他们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从而既感受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4、强化德育培养如同心灵工程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这种心灵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是疾风暴雨式的,而只能润物细无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最终达到滴水穿石之功效。面对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儿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语文课情感培育也必须是长期性的、渗透性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能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教材中进行思想情感的培育,这才表现出教育者育人的功力。
综上所述,语文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响应新课标要求,深入发掘教材中所包含的道德元素,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法去进行德育渗透,争取将道德的种子根植于学生心中,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1] 李国慧.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神州. 2013(01)
[2] 徐长颖.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1(02)
[3] 胡凤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 科学教育. 2006(04)
- 【发布时间】2018/12/31 17:01:44
- 【点击频次】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