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探信息技术课堂能力培养

 

【作者】 沈 杰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电化教育馆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可贵之处不在于是否能给孩子讲清一个操作,贵在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形成多种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认为应突出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一、信息技术课应培养孩子的几种能力
  1.自主探究能力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探究的欲望和潜能,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为孩子自主探究创建了平台。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孩子们,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思维,去探究,那么,在信息技术课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协作研讨能力
  孩子们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基础差异比较大。基于此,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们在协作研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失败的痛苦,并反思失败的原因,乐于研究,乐于学习。同时,锻炼了孩子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每学完一课,安排一节信息技术活动课,让孩子进行一项社会活动,让孩子们在协作研讨的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辅助社会生活的高效便捷,并享受利用它所带来的乐趣。
  3.实践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评价目呈现信息的能力,还要突出实践,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为在信息社会中工作与生活奠定基础。
  在教授演示文稿时,有个同学创作了一组名为“天山上的房子”的作品,她先用“金山画王”画了一幅画:悬崖峭壁、白雪皑皑的天山上,有一座漂亮而别致的房子,在房子的旁边手牵手站着美丽公主和王子,这幅画呈示之后,出现标题:天山上的房子,然后在下面的页面中她制作了公主和王子初识、故事、结局等几个版块,点击每个版块都会跳转到相应的内容。动态、美丽、扣人心弦,给人讲述了一个美丽而遥远、似乎又有些不可思议的故事。由此可见,孩子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抓好课堂,提升教学,培养能力
  (1)巧用媒体,激发兴趣,让孩子善于探究
  充用发挥多媒体的影、像、音多种媒体合一的功能来激发孩子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解FLASH引导线动画时,首先播放一段利用引导线制作的雪花漫天飞舞的动画,激发孩子兴趣,进而为下一步的具体制作奠定基础。
  (2)分层管理,协作研讨,让孩子乐于参与。
  A、全员参与,分层管理
  首先,对孩子的基础进行调查了解,摸清孩子们的基础,并以此为依据编排座位和建立学习小组,一组中有基础特别好、接受能力非常强的孩子,也有基础比较差、反应比较慢的孩子,基础特别好的孩子担任常务组长,统领本组的学习,有问题可以由他及时进行辅导。另外,每节课要安排本小组的同学轮流进行值日,并负担每节内容的辅导,让孩子全员参与,都能体验成功。
  其次,教学中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问题,要及时安排就近的同学给予帮助和指点,不必每个操作都事必躬亲,安排临时帮助小组之后,教师继续巡视其他同学,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把每个孩子的情况巡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本节课没能完成的,课后可以登记在《教师用上机登记表》中,下节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问或进行亲自辅导,不但增强了帮助同学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困难的有人帮,基础好的帮助人,各有进步。
  再次,在课堂上开设“勇者加油站”版块,把它作为基础好同学的第二个实践操作任务,此版块要选择课上不作为重点内容讲解、但实用易学的操作作为内容,在课前针对“勇者加油站”内容制作简单易懂的自学课件,方便孩子们自学,提升基础好的孩子的基础,让他们有兴趣,有发展。
  B.分工协作,研讨发展
  每学完一个版块,安排一节信息技术活动课,让孩子进行一项社会活动,如采访一位同学或老师,调查一种社会现象,观察一种植物等,最后利用信息技术以作品的形式上交,如写一份调查报告,写一份观察日记,作一份班级期刊。在此过程中,我们可具体提点孩子们进行分工,如专人进行资料收集,专人进行整体构思,专人进行整体设计,专人负责技术实现等。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分工明确,研讨过程中进行协作,共同体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一种社会活动的乐趣。
  (3)学科整合,实践创新,让孩子勤于发展。
  如在讲授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就利用雷锋的日记中的经典句子制作幻灯片的主体内容,然后再利用学到的“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知识,打开本张幻灯片进行图片的插入操作。在教学Word 2000时,可让学生用Word编辑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画图软件时,可让学生结合美术知识创作一幅计算机美术作品。
  2.强化管理,随机渗透,形成品质
  (1)强化上机管理,实现良好习惯。
  良好的上机习惯,从腿、脚、手、背、椅开始,要求孩子双腿并拢,双脚平放在地板上,双手放在键盘的基准键位上,后背挺直,椅子平放之后再开始计算机的操作练习。
  首先,完善表册使用,责任落实到人。
  除了在课上严格要求孩子们的上机习惯之外,还要加强制度管理,完善各个表册的使用。在计算机教室坐好之后,开始检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以及机器的卫生情况,并落实到《学生用上机登记表》中,对于有问题机器将登记卡上交,课后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并登记到《教师用上机登记表》中,下节课给孩子们反馈,也方便使用机房的多个教师之间进行上机情况的沟通交流和上机责任的追究。
  其次,吸纳学生管理,使用保障到位。
  在信息技术课上,强化课代表的功能,使其成为教师的小助手,课前将本节课需要的资料下发,课后协助教师进行机房的管理,还可以倾听同学们的课堂意见并反馈给教师,成为教师与同学之间沟通的纽带。另外,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建立各种小组也不失为一种训练孩子习惯的好方法,为了发挥在计算机方面有特长的孩子们的作用,我们建立了网络管理员小组,进行简单的机房维护,我们可以吸收有责任心、有领导才能的孩子组成机房纪律小组,负责组织和管理学生们进入计算机教室过程中的纪律理,吸收吃苦耐劳、细心的孩子组成机房卫生管理小组,负责机房卫生的维护和清扫。
  (2)渗透德育教育,形成良好品质
  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课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通过搜集、加工、存储这些信息来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随机渗透,适时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一位计算机老师一次上课时,他无意间发现了一台机器的显示器变红了,究其原因,原来是一位学生上完科学实验课后,忘记把磁铁放回原处。于是就趁机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计算机“磁化”的教育。
  总之,教师要用好信息技术课堂这块“阵地”,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多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科整合,渗透德育教育,使孩子们既形成了技能,又培养了信息时代特有的品质,那么,这样的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成功的。
  • 【发布时间】2018/12/31 17:07:07
  • 【点击频次】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