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 孙衍昆

【机构】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办事处新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活动中,通过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巧设机会、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概念,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认识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
  一、采用合适的操作方法
  对于操作方法而言,有很多操作模式和操作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不能随便的采用任意的一种操作方法。在选取操作方法的过程中要从孩子们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实际教学能力出发,并且权衡操作方法的各种利弊,然后选取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操作方法。 例如,小学课本中有求取长方体面积这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会让同学们将长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全部展开来分析,通过直观的平面图形来求取面积。这样的一些教学方法都是不够合理的,教材中之所以安排长方体面积的这节课时,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立体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建立立体感,教师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会将课程的价值安排大打折扣。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采取道具来进行教学,只是不需要将道具进行全部的展开,可以根据学生理解的困难,把长方体的一个对立面打开,让学生观看,并通过合并和打开的动作,让学生感受一下长方体的整体构造,这样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时刻会浮现立体的概念,才能真正的达到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景,激活创新意识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提供开放性的活动空间。“动手操作”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图形认识更是学生在操作中去感受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例如在探究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沙子、米、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 。小组合作多次实验,并设计实验报告表,得出的结论大不相同。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意见发生了重大分歧,不同结论的各小组都坚持自己的结论准确无误,认知出现了激烈的冲突,此时,我并没有给出评判,而是要求学生认真去观察、比较、发现各自小组的圆锥和圆柱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最后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凭借自己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教师不是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看作一支等待燃烧的火把,它一但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光芒。
  三、教授学生观察方法,重视动手操作中语言表述
  教师要在概念教学中训练小学生的操作能力。 数学概念非常抽象,对学生来说,要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相当困难。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效运用学具-中介物,首先把抽象的概念物化,然后逐渐将其转化成小学生的心智活动,这是小学生学好数学概念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让学生操作学习用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好动的本性。许多学生在摆弄学具时,被学具外部颜色与形状深深吸引,无法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操作过程中,当然就不能把握知识的重点,无法进行深入地观察。实际上,学生不能像教师给学生作出演示后的观察一样,在教师语言的指导下,会潜意识地将目光集中于教师演示的重点上。数学语言通过思维载体更好地表现出来,知识也需要语言的载体,方能传递交流。信息加工心智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动手操作,还要分析与概括。具体操作要通过语言的综合与表述等,将思维过程更好地呈现出来,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语言表达思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分发挥学生的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学习的正迁移量越大,他们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这种正迁移量的实质,就是认知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概括化程度。所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成为学生顺利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如: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给出一个三角形图形,请学生量量算算它的面积大小,学生可能会用各种方法来试图计算它的面积大小如用画方格的方法等。教师可以再给出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学生想办法,看能不能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用画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出其中一个的面积。能不能用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经过讨论、试验会试图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测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并会发现这样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恰好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并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就是等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虽然拼的方法不同但计算的结果都一样,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迁移知识操作,获得的知识是终生难忘的。
  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操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具,加强对学生的操作。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然后进行操作、概括,使思维的条理性得到提高。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学生也不例外。注重思维的数学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数学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一次次的探索、创造、成功、快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精心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提供参与的机会,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该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
  总之,动手操作是孩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亲手实践过的东西。在平日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数学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意识逐渐增强,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应用知识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1]高虹.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4(02).
  [2]刘沛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3]黄婷.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2(14).
  • 【发布时间】2018/12/31 17:12:32
  • 【点击频次】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