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阅读之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绚丽绽放

 

【作者】 黄昌婵

【机构】 广西灵山县第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之我见

  【摘 要】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对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数学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数学思维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对读书重要性的绝妙写照,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从阅读数学材料中,能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本文就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谈谈自已的一些实践与认识,旨在抛砖引玉。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卡通、漫画、童话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对孩子们来说动画版的《西游记》远比著名演员主演的《西游记》更有吸引力。由此可见创设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提高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点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设问题情境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殿堂。 
  (一)向学生强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介绍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在学习《认识线段》时,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有线段,我们的黑板的边,课桌的和数学书的各条边都是线段。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他才会树立远大理想,有一种责任感去学好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尽量让数学回归生活,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形的东西一定不要放过,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来龙去脉及其应用价值。
  (二)用数学趣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用数学美召唤学生感悟数学。好的数学趣题能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数学趣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数学中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都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美的享受。
  (三)用数学家勤奋好学的故事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爱听故事是每一个小孩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插些数学家勤奋学习的故事,既能够调节教学气氛,又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听故事中得到鼓舞和鞭策。
  (四)发现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品偿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学习成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难,学数学苦是很多学生的学习感受,作为教师就要努力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现状。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一但学生有进步,不要吝惜赞美和表扬,学生数学学习的艰辛是十分普遍的,学生的劳动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会十分激动和高兴。
  (五)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轻松愉快。数学学习环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积极参与,有些教师过于严厉,使学生感到压抑和焦虑,学生害怕教师提问,担心回答不对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学习处于极度恐慌之中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教师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师生合作学习的伙伴。
  二、把握阅读时机,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
  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得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效果,也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一)课前读,初步感知学习内容。
  1.读懂主题图。初步感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在读懂和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读懂关键题。对书中的图、数、公式或解题过程,要注意模仿,记住类型题和典型题。
  3.按自学目标去读,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学“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列出了自学目标:
  A通过课前读你知道了什么知识?你能运用读懂的知识独立完成课后“做一做”吗?动手试一试。
  B你认为书中的哪些知识还无法读懂,说出来先和组内同学交流讨论一下。
  在第二天的交流反馈中,多数学生能通过自学目标完成对“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关系的感知,并运用其关系解决课后的练习题。无需多讲,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水到渠成。
  (二)课中读,加深理解学习内容
  1.读懂例题。例题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范例。首先应该读懂例题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它这样呈现的作用是什么。比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情境图例1、例2围绕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提出两个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我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加法要注意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万以内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懂教材。其次,要读懂例题中的对话。最后要读懂例题间的关系。
  2.要读懂“做一做”和“练习”。从内容安排的形式看,“做一做”和“练习”都是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加予巩固,因此,教师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学会阅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学会阅读就是要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学习活动获取数学知识,阅读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一种学习过程,而且是眼、口、脑等器官协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学生不会阅读数学读物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开始时教师要领读,从读课本开始,哪些该了解,哪些该理解记忆,哪些应该深入研究。这些都要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阅读数学课本要眼、口、脑、手并用,关键词语要字斟句酌,阅读与思维要同步,促进智能同化。其它文章一次阅读就能领会其中大意,但数学不是如此,读而不思是学不好数学的,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更要反复推敲,耐心复读,认真研读,沉思默想,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观察、比较、分析数式、图形之间的结构特征和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探索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已的见解,会提出质疑并尽力让自已解决疑问。
  数学阅读要动手参与,这与读一般的读物不同,有些操作性材料要自已动手做一做,细心观察体验,获得表象,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动笔圈点记画是数学阅读的常用方法,定义、定理可以用波浪线标明,关键词语可以用着重点标记,有疑难处可用问号标记以示提醒。数学课本有些地方省去一些必要的解答步骤,阅读时要亲自动手算一算,体验每一步的来历,切实体验数学的思维活动过程。
  数学阅读的关键是理解记忆,诗词歌赋可以先背下来再逐步地理解,但数学不行,数学重在理解。因此,数学阅读要讲究反复串读,读中演练,尝试演算、验证和推理,应用巩固,形成技能技巧,演练中读,练习中遇到困难之后回去读正文,这样读能查缺补漏,澄清是非,反思失误,读中练,练中读,反反复复,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反复中得到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会逐渐加深,从而使学生能完整地掌握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之后,数学不提倡博览群书,只需要细读精读一本就够了,但是在学生学会阅读之后,也要引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数学课外读物,阅读课外读物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能力。
  四、学会提出问题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突出了“解决问题”的地位,明确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数学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仅满足于解决问题,而会学则要求不但会解决问题,而且要学会提出问题,结合学习内容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呢?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对错都要多表扬不批评,更不能嘲笑与讽刺,让学生敢提问,创造一种人人参与提出问题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发现并提出问题需要时间作保证,必需给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分析的场所和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已的思维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新设想和新途径。
  第三,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不是新的研究成果,而是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这个“再发现”过程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情境必须做到科学、适度,也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应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让学生通过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子”。
  第四,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考方法,学生不善提问和不会提问是很正常的,但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研读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概念、定义、定理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这样叙述,换种说法是否可行,研读课本例(习)题提出问题,解答此问题用到什么知识,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是否有其他结论,此题条件变一变又怎样,是否可借此题再编一个新的问题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自已身边的现象,然后概括成数学问题,如根据储蓄利息怎样选择存款方式,商品定价与销售量及获利问题的确定,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总之,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只有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学生才学会看书,学会探索,学会分折,学会提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非一日之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技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亲近数学,拥有一个数学学习的心向;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通过阅读可以开掘智能,让学生从此拥有一个数学的头脑。阅读可以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及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指导数学阅读、培养数学阅读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
  [2]《小学数学教师》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发布时间】2018/12/31 17:13:25
  • 【点击频次】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