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作者】 蒋洁萌

【机构】 广西钦州市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新课改以来,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层出不穷。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树立“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而教”的理念,关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相关策略探讨。 
  一、引趣激兴,创设情境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实体情境。
  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在教学《雨后》一文中,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雨后操场上、花坛上、花草树木上有些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又如《找春天》、《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北大荒的秋天》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北风和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北风来了,小鱼去哪了?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珍珠鸟》,当珍珠鸟的图画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老师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就是一只美丽的珍珠鸟,它红嘴红脚,漂亮华丽的外衣,背上还有珍珠般的圆点,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珍珠鸟的美丽,更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4.想象情境。
  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中小珍珠鸟趴在“我”肩上睡着了,好像在做梦呢。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小珍珠鸟会梦见什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象小珍珠鸟和作者之间的那种信赖。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就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上课伊始,学生质疑提问:聂将军怎么会和日本小姑娘在一起?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自己心中的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为学生解决课前问题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在教学《海伦凯勒》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如饥似渴’的?”抓住“如饥似渴”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紧扣文本,让学生对“如饥似渴”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如饥似渴”的字面意思到“如饥似渴”的做法及“如饥似渴”的结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了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3、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扫路人”的品质特点,我先让学生读悟交流,感受天游峰高、险的特点,提问:游客是什么表现?如果是你又会是什么表现呢?再找一找描写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通过这几句关键句子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体会到扫路人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由于所提的问题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升华。 
  三、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的应该是鼓励,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中肯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小学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对低年级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珍珠鸟》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1.如果你是小珍珠鸟,会对“我”说些什么?2.你接触过或养过动物吗?说说你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年级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8/12/31 17:14:56
  • 【点击频次】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