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作者】 彭雪梅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践行自主课堂上,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群体积极投入,思维火花碰撞,真情实感交融,教学高潮迭起。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读写入手,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教学艺术;张扬个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自主和与人协作,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传递关系。课堂上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创为主旨”的原则,充分调动积极性,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有效的课堂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听、去读、去说、去写、去认识、去表现、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和学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中的一切有利条件,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由于语文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1.精彩图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它对全课起着定向的作用。好比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良好的导语情境创设,像一把钥匙悄悄开启学生的心扉,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多媒体视频, 把文字、影像、声音同时投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共鸣。因此,语文教师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同学都没见过草原,对草原的环境不了解,教师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草原风光图片,在上课伊始就展示给同学们看,通过观察草原你发现了哪些特点?这时播放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美丽草原我的家》,伴随动听的歌曲,让学生欣赏那蓝蓝的天空,美丽的大草原及草原下那成群的牛羊,领略草原的美丽和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情。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进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内心感情的波澜,形成一种情感交融的学生氛围。草原美不美?美在哪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天我们就去内蒙古大草原做客,看看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使他们轻松愉悦的进入对《草原》一课的学习。很快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时机。一节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就在这种轻松地导入方式中拉开了帷幕。
  2.回归语文本色,鼓励学生创新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举办朗读比赛、表演课本剧等活动,学生是小导游等,成为“主角”,教师是游客,甘当成“配角”。学生的主角地位不凸显,主体活动不活跃,他们的自主经历无从建立。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教师大胆放开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小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课文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问:乌鸦还能用别的方法喝到水?学生积极讨论,有的小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代表汇报:“把瓶子放倒就喝到水了、也可以找一根长的吸管也能喝到水”。正在这时,一个小男孩子说:“乌鸦放进了许多小石子,也有可能喝不到水的”。他的话音刚落,孩子们轰堂大笑,那位学生红着脸,低着头说:“就是么,我回家都做实验了,瓶子里的水如果少于三分之二时,把石子放进去乌鸦也喝不到水”。听了这位同学掷地有声的话,其它孩子无语了,教师找来刚才做试验的器材,请那位学生给大家演示一下他的实验,果真像他说的那样,教师带头给予掌声鼓励,那位同学高兴地笑了,教师为他的执著而感动。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鼓励学生创新。
  3.回眸精彩课堂,凸显语文本色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语文教师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幽默感,能更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调刺激,减少小学生的疲劳,使教学气氛和谐轻松。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或没有文,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凸显语文的本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体悟真、善、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主动的领悟、反思等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如此自主学习不是灌输,而是从内部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我要学”,真正进入“想学”的情境。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文的鲜活形象。如:教学《穷人》一课时,主要是依靠对桑娜的“想”和“说”的描写来完成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等词语进行人物心理活动分析。桑娜为什么“心惊肉跳”?联系上文,丈夫请在驾着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屋外狂风呼啸,天气恶劣,桑娜的担心可见一斑。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桑娜已经有五个孩子了,丈夫出去打鱼,自己起早到晚的干活,家里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再抱回西蒙的两个幼小的孩子,可怎么活啊?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让读者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加强对心理活动描写的感悟指导,以讲助读,通过诵读,培养语言的读、悟能力。选准语言点作为教材处理的突破口和教学目标的落实点,可谓是纲举而目张。这样上课上得扎实、轻松,实效,而且脉络明晰。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的思绪自由地翱翔于语文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国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J].考试(教研).2011(05):90
  [2]李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面面观[J].科技创新导报. 2011(01):166
  [3]王旭平.活力语文的打造:从“享受语文”开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09):78-79
  • 【发布时间】2018/12/31 17:16:19
  • 【点击频次】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