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学校社会工作嵌入

 

【作者】 曹 莉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2015级

【摘要】 社会转型时期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问题类型多样化。大学生的发展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所以心理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去解决,尤其是高校承担着主要责任。在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中理念滞后,各种功能的缺失和工作方法的不健全,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利益认知等价值观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和模式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工作在基本观点、工作取向、主要方法、涉及层面、对象范畴、专业资格等都有不同,学校社会工作较注重“人在环境”的理念。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高校中,整合将是其基本方向。

【关键词】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嵌入;
【正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刻转型社会开始向多元化方面发展,再加上西方生活方式开始影响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还处于一个自卑感和自豪感,恋旧感与新鲜感,孤独感与交往感,现实与理想交织的状态中,心理状态还不够成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性功能越来越明显,不仅需要履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管理和规范学生事务的职能,还需要发挥帮助学生适应生活、获得自我认知、发挥潜能等职能。当前,高校的学生工作主要是以辅导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共青团活动等途径进行开展,但这些模式以政治教育为主导,集体管理为主要方式,工作方法偏向于灌输式,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主动参与性。因此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学校社会工作需要介入去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其个性化。
  一、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引入
  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纽约、波士顿等地区,后经历了“家庭访问教师”时期、个案工作时期、制度化时期、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时期以及“赋权”时期。[1]?学校社会工作是依据社会工作的原则,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术与方法,解决存在家庭、学校和社区间可能会引发及影响学生问题和干预效果的专业服务。其服务对象包括全体学生,少数在学习和“社会—情绪—文化”适应上有困难的学生,其服务领域之实施扩及家庭和社区,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士也提供各种协调、咨询与服务(社会工作辞典,2000)。台湾学者林胜义认为其目的在于协助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协助学生获得实用的知能以适应现代社会之需要,协助学生获得适应变化的能力以便继续学习,促进学生社会化人格的正常发展。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可以协助学生与其环境建立良好关系,实现卫生、教育和福利的综合功能,实现广义的社会福利。
  二、学校社会工作嵌入过程
  嵌入本是经济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最早明确提出这个概念的学者是卡尔·波兰尼,他将这个概念用来分析经济活动与社会的关系,认为经济活动不可能自主,经济制度被侵没于普遍的社会关系中,因而经济制度受到社会权威的控制和规制。[2]在“嵌入”概念内涵不断的发展中,渐渐地也被引入到社会工作中。当前,许多高校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工作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以学生的现实和生活为基点,“助人自助”、“人在环境中”是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
  1.理念的嵌入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学校社会工作有自己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怀,包括环境和行为,更强调的是帮助潜在或者已经出现问题的案主。学校利用社会资源最大化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每一案例的具体情况去调整解决办法,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一方面可以运用媒介去宣传,扩大社会工作的宣传力低,让学生,家长,教师等了解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培训相关的学校社工去掌握专业知识从而帮扶不同类型的案主。
  2.制度的嵌入
  理念属于一种意识形态,而最终规则化还需制度的嵌入。将行政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社会工作一般称为社会工作行政、社会福利行政或社会行政。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机构成员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服务输送的社会行动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并使用实务经验来修正政策。[3]因此,学校社会工作想要开展,就必须在学校行政制度上进行有效的嵌入,其中可以包括人事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督导评估管理四大板块。如大学贫困生的群体中,通过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在这些群体中开展一些面对面,心连心的活动,给他们一种彼此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学校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展示社会工作的专业和服务的效果,让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逐步的完善社会工作制度去修正或是融合原有的制度。
  3.方法的嵌入
  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本质上是服务性的,侧重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然而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问题的归因有其个性,也有共性。普遍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中。因此主要的方法有: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综合活动法,这些方法都给予学生充分的平等,使学生在与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社会的交往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学生与学校之间建立了和谐互动氛围,可以很好地缓解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张力。[4]专业的社会工作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嵌入到学校服务中,有以下三种办法:(1)政府购买形式,自上而下的过程;(2)社会相关机构自主嵌入到高校进行服务;(3)学校内部人事专门编制社工人员作为教师。
  三、学校社会工作嵌入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大学生开始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道德两难问题。大学生处于一个踏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在思考某些问题易出现极端现象,对人生规划也较为迷茫,而他们的人际交往以学校为中心,高校对他们的关注度都属于集体式的,难以去发现他们的个别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与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对高校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西方的社会工作经验和国内部分地区的试点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西方学校社会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初,英国、美国和德国几乎是同时开展“结合教育与福利两种制度”的学校社会工作,由此创建了学校、家庭、社区相互结合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
  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校社会工作就作为一种专业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出现,在我国内地,上海、深圳等一些试点就把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职业理念带入到了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同,并发挥着“助人”的作用。
  2.劣势(Weakness)
  在我国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还未成熟,处于一个萌芽阶段,相关制度还未完善,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历史文化悠久,沿袭着计划经济的教育模式,以党委系统为主,行政为辅,学校现存体系难以接受一个更新的社会工作体系,观念难以转化。学校社会工作者的缺乏,普遍的社会工作者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具有专业性,由于起步晚缺少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往往脱离,难以满足高校对学校社会工作者解决大学生问题的需求。学生与学校社会工作者难以建立彼此的联系与信任,大学生的生活一般是以宿舍为单位,当宿舍出现矛盾时,独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学校社工难以去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也难以融入学生生活和学校体制。
  3.机遇(Opportunity)
  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发展中,完全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与现实所需。十七大中政府再次强调了民生的重要性,为社会工作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政府契机。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高校开设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专业越来越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专业的社工人才,高校关于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问题相结合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为往后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基础。国际间的合作也是其中重要环节,相互的交流与实践能够弥补不足,向着协作化、国际化、共享化发展。
  4.威胁(Threat)
  当今互联网发展迅速,既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难免受到互联网的影响,网络的诈骗、贷款、社交软件等引起大学生受骗。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大学生心里受到沉重打击和自我意识的保护,将会不愿意与人去沟通解决问题,而是利用虚拟的网络世界去倾诉,逃离现实,伪装自己,让我们难以去发现问题所在。学校、社会、家庭被称为教育的三合力,在追求利益与现代思想观念的冲击下,家庭结构发生改变,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出现强迫式。一些教育机构出现违反人性的教育,让学生的心理扭曲,造成了学校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帮扶时有一定的危险性。
  四、学校社会工作的整合
  1.宏观整合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宏观整合主要基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助人自助,相互尊重平等”是其核心理念。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交流互动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使学生在这过程中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育,学校文化等方面增强学生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与优越感,整合一切可用资源去服务学生。在学校体系整合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分类逐步地建设相关的社会工作介入机构:一是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原有工作体系中增设综合性的社会工作服务部,集合学校相关的行政职能部门、校区社工、高校基层学生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联合开展工作。[5]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其中主要扮演联络者、组织者、教育者,整合各方面资源,利用专业知识去帮助每一个学生。
  2.微观整合
  微观整合主要在具体的服务学生对象中对所运用的工作方法进行整合。在工作方法中有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综合活动法,同时形成了一套具体的工作模式。解决某一心理问题不仅只运用其中一种方法,典型的是个案工作法与小组工作法的结合运用,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去分几个阶段进行治疗,当缓解到某一程度时可能会和与相应的群体一样,这时就转换为小组工作治疗。无论是多少种工作方法的结合,这些模式的运用与开展都有其适应的群体,在服务过程中整合技巧和功能。学校学生工作的嵌入需要积极吸收社会工作的思维和方法,通过多层面的整合各种资源去建立良好的学生生活与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心理个性化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爽. 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空间略论 [J]. 中国青年研究,2007 (5):81-83.
  [2] 波兰尼.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M]. 冯刚,刘阳, 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58.
  [3] 顾东辉. 社会工作概论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77.
  [4] 程毅. 嵌入、建构、增能: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功能拓展 [J]. 中国青年研究,2010(2):101-104.
  [5] 吴广飞,余臣. 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工作介入研究 [J]. 现代交际,2010(8):142-144.
  • 【发布时间】2018/6/4 17:39:49
  • 【点击频次】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