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钟 云

【机构】 广西陆川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供同行在教学时参考。
  一、明确目标,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1、从数学的特点来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为此,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我们要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作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学生逻辑维能力。
  二、贯穿全局,教会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会学生各种数学思维方法。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看,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充分
  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复习旧课,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给出试题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有效地避免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做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从而让学生学到了演绎的推理方法。
  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必须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 【发布时间】2018/6/4 17:42:48
  • 【点击频次】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