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作者】 周 逊

【机构】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西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生活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协调发展。
  一、动手操作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一)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积极性,而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的物体的知识。这样的操作活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操作中动得其所,动有所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动手操作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知识来源于现实,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发展和生存的基本能力。在教师创设的操作情境中,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亲自探究的欲望,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三)动手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显示出来,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实现从“讲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转变,从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从课前、课堂、课后等几个方面来渗透。
  (一)课前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
  1.收集有关信息,获得感性认识。
  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善于跳出教材,能巧妙组织教材,把“活”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活”。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生活,搜集信息,才能有效的激发其认知冲突,促使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理解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2.自制学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学生用纸片裁剪各种三角形,学生为了剪全各种三角形,就必需去复习有关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前,布置学生剪一个规范的圆,学生为了剪一个规范的圆,就必须去预习圆的有关知识。动手制造学具,学生容易接受,也很乐意去完成,在制造学具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1.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形成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内在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验求知的意识。从而,学生在有意识的驱动下,动手操作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2.创设生活情景,引导操作。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去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来引导操作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获得事物的表象。
  (三)课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已经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动手操作,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作用。
  1.操作游戏
  数学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它既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有趣的七巧板”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拼出各种有创意的图形;“俄罗斯方格”也能让学生创设出多种方案。学生通过操作游戏,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了创造性思维。
  2.手工制作
  它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兴趣,培养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后,教师设计了一堂活动课,要求学生做一些圆柱型的实物模型。教师提示:制作圆柱时必须先画出圆柱底面和侧面的展开示意图,再沿线剪下拼贴而成。学生通过想想画画,剪剪贴贴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圆柱型模型,有油桶、水桶、口杯等。有些学生还将圆柱与其他图形相拼,制作出火箭、电视塔、房屋等模型。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从课前,课堂,课后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 【发布时间】2018/7/3 10:02:25
  • 【点击频次】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