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高中音乐特长生艺术素养的思考

 

【作者】 张开远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艺术是指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雕塑、建筑等,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是以生动的、可感觉的形象或声音来反映现实、复制现实,并以此提高人们认识、把握美的能力,艺术建立的是美学。艺术素养就是欣赏艺术美的总和的意识活动,它以情感为中介、核心,把感知、理解、想象、认知等心理因素融合成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艺术思维属于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艺术素养的本质是美的意识,包括关于美的知识、审美价值观、审美情感、审美智能、审美意志等。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是人类通过特定的手法实现思想和感情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加强对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学科的真正内涵,进一步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拓宽音乐视野,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逐步形成协调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特长生的艺术素养呢?
  一、首先我们确立了“高中特长生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们确立了以培养音乐特长生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为渠道,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高中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对于健全青年学生的完美人格,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如何实现这一教育目的,不断探索构建适应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每一位教师需要努力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探索音乐的本质、内涵是打开音乐欣赏大门的钥匙。
  首先,探索音乐艺术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是实现音乐欣赏的前提。
  音乐是以声波的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相应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构成音乐的因素有很多,它包括: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调式调性、音色、和声等。由于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总是通过这些相应的音乐手段表现出来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要素的内在特点、仔细体会音乐作为一种语言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表现方式便显得格外重要。比如:旋律上行,音乐便有紧张度加强,情绪高涨的特点;旋律平行,音乐便有情绪平稳、执着的特点;旋律下行,音乐便有情绪低落、哀伤的特点。紧凑的节奏给人以激昂、奔涌的感觉;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长笛的音色容易使人联想小鸟的鸣叫,双簧管的音色使人容易联想碧绿的田园;大提琴犹如一个长者在叙述往事。再如: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基本判断出音乐的区域特征和风格特征……虽然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作为音乐存在的物质前提不等同于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但失去了这些基础,深刻地理解欣赏音乐将困难重重,所以,探索音乐艺术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是准确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精神实质的前提。
  其次,探索音乐欣赏内容所富含的文、史、哲等人文内涵,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是音乐欣赏的有效途径。
  高中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是在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化层次。他们理解问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强,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所以,以学生已学过的有关学科知识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步入音乐艺术殿堂的大门已成为音乐欣赏的有效途径。如在演奏琵琶小协奏曲《琵琶行》时,可以让学生重新感受高中语文中讲过的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演奏《马赛曲》时,就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世界历史中讲到的关于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历史背景;演唱《祖国颂》时,引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赞颂之情。    
  所以,探索音乐欣赏内容所富含的文、史、哲等人文内涵,通过与其他学科之间所具有的交互性、交融性进行学科综合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既能拓展音乐教育的外延,有增加了它的内涵,同时,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综合审美的目的。
  2、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是欣赏音乐的重要途径。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曾说过:音乐艺术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在于在我们心中唤起当看到这一事物时所体验的情感。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所给予人的艺术感受叫美感,通过美感使人们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满足。同时,潜移默化之中通过艺术所反映的生活美在欣赏者的思想中引起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从而起到激发人们生活的热情,最终达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3、审美与审美教育是提高音乐特长生素养的的最高境界。
  审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创造美,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美的实践活动。它要凭借相应的审美对象才能完成。对象对于主体的意义在于对象上面所凝聚的生活和精神实质。一方面,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形象,促发情感来理解和体察对象世界;另一方面,审美又是一种高尚的情趣,是一种自由的鉴赏,美做为一种理想与道德境界紧密相连。康德认为,人的审美判断同时具有认识和道德的双重属性。审美教育,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美的教育,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即美育。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生命的和谐和思想的升华。
  4、创造与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
  “创造”,即通过简单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禀赋,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国力的提高、民族的强盛都与国民的创新创造能力息息相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音乐创作教学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它独特的优势,(1)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胆量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心理素质。(2)创作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过的音乐知识的理解,运用、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3)创作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养成多向思维和可变思维的习惯。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5、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探索、体验、审美、创造”各方面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彼此强化的关系。如在探索音乐本质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对音乐的体验和审美;创造性的探索方法的使用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样,审美意识的提高又往往建立在探索方法的正确性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上。所以,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探索、体验、审美、创造之间的关系是实现音乐欣赏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定的张力,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多方位、多视角去理解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要求我们教师不但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更应该是策略方法的研究者,教师只有采取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手段,才能为特长生素养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随着学生艺术视野的开阔,文化背景的构筑,他们的精神面貌会得到升华,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审美情趣也会在愉悦中形成,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也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 【发布时间】2018/7/31 16:05:57
  • 【点击频次】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