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分层次布置作业

 

【作者】 李凤清

【机构】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福联小学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一直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当前一个班上五六十名学生,由于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潜力、知识的积累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提倡分层作业,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
【正文】数学是大多数同学和老师头痛的科目,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不能一刀切,而要按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来分层次布置。希望通过实行这种教育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学到知识,得到提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不能一刀切,而按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来分层次布置。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对“分层”布置作业进行的几点尝试:
  一、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层
  要做到心中有层,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层次,这一步也是很关键的。假如在分层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么分层教学将可能是失败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优、中、差来分层。我在我们班实行的是“三步台阶计划”,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台阶,明白经过努力就会成功、就会达到心中的台阶,要求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快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但教师不能在班级公开学生所处的具体层面,做到心中有层即可。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而作业布置的技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完成质量,同时它也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传统的“吃大锅饭”似的作业布置即每个学生都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让学生感到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学生从心理上感觉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期待。对于优等生来说,很轻松地写完了作业,觉得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在作业中没有显出自己的优势,没有在作业中体会到钻研问题,探究真知的乐趣,即所谓的“吃不饱”;中等生对于教师布置的统一作业还是拍手称快的,因为他们大多数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对于“学困生”,统一的作业就成了他们的障碍,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很多题自己解决不了,不会做。因此,对作业产生极大的畏惧,不愿意做作业,如果教师要求不严他们就会“逃作业”,如果教师查作业很严,这类学生就只有投机取巧找学生的作业,“顺手拈来”了。久而久之,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衍生出的是对数学的厌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施行弹性作业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作业,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堂作业中的分层
  在课堂作业的问题上,可设立星级题,完成一星级后再完成二星级、三星级的题。三星级的题一般作为学生课外思考,作为一种有奖征答,答对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结合我们学校的“争荣榜”活动,这样优等生的积极性大有提高。一、二星级的题要在课上完成,中下学生只需完成一星级题,让他们也能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同时教师巡视指导时要求他们讲思路,或者让他们讲给旁边的优生听,让优生给予评价打分,分数积累一段时间同样给予奖励,他们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
  四、课外作业中的分层
  课外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要适当、适量、有效。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精挑细选,分层布置,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通过课后作业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为主,重在巩固基础、强调规范和习惯、培养基本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重在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优秀学生的作业,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基本方法,还要适当拓展,给他们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思考,更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鼓励他们能独立发现、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可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自己根据手中钱的多少合理选择商品。这样就能为以后的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
  1、准确把握学生现状,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设计出适合每个学生的作业。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可以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和摸底考试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的数学能力提供不同的数学作业。A层抽选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基本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的孩子;B层为中间层,抽取学习态度较端正、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完成作业的孩子;C层抽取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他们能够独立、保质保量地做好作业。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对C层的孩子布置作业时,注重能力的提升和课外知识的扩展,在完成基础题目之后,适当加一些提高题进行扩展;在对B层的学生布置作业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针对课本上的练习进行巩固。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该层学生向C层突破;对于A层的学生,要求不可太高,注重基础知识的消化,采用多多练习的方法使其记住常规的解题方式和解题套路,并鼓励他们向B层靠近。例如:在学习了“圆柱体体积”这课之后进行作业的布置,就可以设计如下的作业: A:(1)圆柱体周长为18 cm,高5 cm,求该圆柱体的表面积。(2)圆柱体底面直径为8 cm,高是6 cm,求该圆柱体的表面积。(3)用铁皮做一个无盖水桶,底面半径为5 cm,高是6 cm,至少要用多少铁皮? B:(1)圆柱形积木,长10 cm,底面半径为6 cm,求该积木的表面积。(2)一个高14 cm的圆柱体水桶,底面直径是高的七分之二,求该圆柱体的体积。(3)一根长为8 m的木料,锯成四段之后,表面积增加48平方米,求该木料的体积。C:(1)一栋建筑有9根圆柱形柱子,每根高10m,横截面的直径为65 cm,若每平方米的油漆费为0.8元,那么共需要油漆费多少?(2)一根圆柱形木材的侧面积为471cm2,高为15cm,试求它的体积。(3)一农户造一个粮囤,用长6 m,宽5 m的芦苇作为原材料,高为5 m,假如每立方米粮食的质量为450 kg,这个粮囤可以装粮食多少千克?这种有层次的作业,能为每个层次的孩子提供练习、发展、冲刺的机会和条件,能使每个孩子都在练习中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2.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对作业进行分层  
  在设计分层次的作业时,既要有简单的基础性问题,又要有灵活运用、注重理解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孩子的学习需要。优等生减少了机械的重复的练习,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扩展或学习别的感兴趣的科目,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中等生的基础得到了巩固,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困生通过难度较低的作业训练,可以学到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与老师的交流,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重大意义。    
  3.分层次评价学生作业    
  学生在按要求完成作业之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也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价,这样就有利地促进了学生信心的增长,同时也能在学生的作业中看到该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从而进行重新分层和重新安排适合学生的作业。随着课堂的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育已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育转变了,在布置作业这一部分,我们也需要改革: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以达到学生学业和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经实践,本文提到的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育的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值得在全国的小学进行推广。
  总之,教学中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老师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为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正给予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 【发布时间】2018/8/1 8:52:33
  • 【点击频次】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