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作者】 朱振华

【机构】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第二小学

【摘要】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模式中,数学老师基本都是在自导自演,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了,必须彻底地进行改革。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众多老师经过多次实践总结的,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所谓探究式教学法,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及能力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正文】探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新的课程标准对现代课堂常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不管是在哪个教学阶段,数学都是严谨的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教学应重视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如学习小数的认识,可联系购物,由商品标价引出问题;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通过解决生活中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欲望,当把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学校操场要铺设人工草皮,每平方米110元,学校要花多少钱?”抛给学生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因为他们都愿意为自己的学校算算这笔费用,但操场的面积不知道,用单位面积度量的方法显然不适用,此时学生对于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可说是迫不及待了;又如教学复合应用题时教师创设春游的情境,让学生课前调查有关春游的事宜,课堂上来设计春游方案:怎样租车?路程的计算和时间的安排,春游过程中怎样分组以及到达目的地的活动安排等;创设超市购物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等等。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时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有趣又有用。
  2、自主探究,锻炼自主思考的能力
  有了良好的探究式环境,学生可以积极思考问题,不断进行探索,研究的问题也就越深奥了,问题也就会越多,但是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找老师帮忙解决吧,所以必须进行自主探究,锻炼自主思考的能力,有了自我探究能力,不只数学这门学科可以取得进步,其他学科也会取得长足发展。想要有这个能力,必须从自身出发,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只有这种才能有所突破,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还能激发自身的潜能,扩大知识范围。例如,老师讲解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如果他们同时出现了先要计算那个,后要计算那个,或者说分数的“加减乘除”是否也是这样的运算,这些都要自己进行思考,甚至要举一反三,解决更多的难点。
  3、合作探究,培养共同探究的习惯
  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中是一项重点,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都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探索。大家一起讨论重点、难点,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展示,老师进行评比。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能模糊自己的计算。老师在评比的时候,要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不能让学生犯大意这个毛病,必须时刻提醒他们,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组内人员不能草草了事,必须做出精确的计算。
  4、开展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合作交流是尝试探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或全班中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互相开拓、补充、修改,促使各种见解、观点、意见趋于丰富、全面和完善,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教师要对讨论、交流作适时的启动和调控,要通过示范、引导、评价、纠正等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质疑。  
  5、在学生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首先要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有了基本的见解之后,让学生归纳整理,梳理思路,想好跟同学交流什么,怎么说,做好交流之前的准备。这样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充分准备基础之上的交流,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交流质量,更重要的是教师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在课堂上应有的地位,避免了以往教师眼中的好学生独霸课堂的局面,体现了课堂的教育公平,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6、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习”的迁移与拓展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自身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的研究性活动。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结束。这一活动在课外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探究成果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到更广阔的时空去探究创造,可激励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学习。 
  7、打破认知平衡,激发探究愿望 
  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在问题情境中产生对新知的需要。如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时,学生已经通过操作学具圆,自主探索出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在直尺上滚动圆、用线绕圆一周后测量线、把圆环拉直之后测量等。这时老师拿出一个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手执另一端不停地绕,形成了一个“虚圆”。“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学生无奈地摇摇头。这时,学生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探寻圆周长的普遍求法的愿望。
  • 【发布时间】2018/8/1 9:39:37
  • 【点击频次】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