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 余忠珍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城关小学

【摘要】 朗读的概念,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现状:重写轻读,朗读量不够, 以默读或轻读代朗读, 普通话水平较低。我国教育有良好的朗读传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两千年的传统教育证明的经验。朗读有利于语感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借敏锐的感受能力,去直接领悟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朗读能促进听、说、写三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朗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何搞好朗读教学并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把握住朗读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打好朗读基础。

【关键词】 朗读训练;教学作用;语感;提高;
【正文】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现状
  我是个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朗读教学都普遍存在着一些弱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写轻读,朗读量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乃至各级各种考试大都用笔试方式。因此,有些老师怕朗读耽误教学进度,舍不得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一篇课文,往往只是教师范读一遍,学生仿读一遍,就进入了对课文的分析、讲解阶段。有的即使让学生多读了几遍,但是由于同样原因也没有花时间作较为细致的点评。
  2、以默读或轻读代朗读。
  朗读音量太小,甚至有的只要求学生默读或者轻声读,丧失了朗读应有的作用。至于声音响亮不响亮,清晰不清晰,大多顺其自然。
  3、普通话水平较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学校大多数处于方言土语地区,教师普通话水平本身也受到方言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低。只要他们能够读出声音来就行,至于普通话语音准不准、是否做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二、朗读的含义
  朗读就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朗读与朗诵有区别,前者是看着课文读,后者是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背诵作品。二者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创造性”,一是“清晰、响亮”。无论是朗读还是朗诵,都是要富有创造性地将课文(作品)清晰响亮地读或背出来,从而感受和表现课文(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
  三、我国教育有良好的朗读传统
  中国是世界上传统文化沉淀深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教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优良传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两千年的传统教育证明的经验。以前的私塾老先生从来不讲字句,只是一味地带着学生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识其字,解其意,而且久而久之,也能融会贯通。老一辈的著名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都曾在年轻时代得益于私塾的读书,熟读甚至背诵过许多文学作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和他们的文学成就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丢掉朗读这一传统的教育特色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读是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必要手段。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各种器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人体器官调动得越多,大脑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它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当我们只用眼睛“读”书时,大脑获得的信息比较单一,甚至还会遗漏或差错,当我们不止用眼睛看,还开口诵读的时候,不仅运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感信息输入人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差大大缩小,准确率大大提高,理解和感悟的效率成倍提高。可见,朗读确实是学习中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四、朗读有利于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得经过一番分析、综合、概括的教学过程,但有时却不是那么一回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借敏锐的感受能力,去直接领悟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这种对整篇文章中语言文字的微观感受,就是语感,它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如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巧妙的三次运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一中心句,既突出雨来的高大形象,也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课文写到敌人和雨来的对话。雨来面对敌人的威协、毒打毫不屈服。课文写到敌人“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1)这里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该用什么语气读?(2)“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想两边拉”这句话又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在朗读是要有意识的选择课文中一些典型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就能逐渐形成能力。阅读教学,就是要训练学生这种敏锐的语感,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感受中去接近作者的“旨趣”。要达到这一目的,朗读当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物。音色、音高、音强、音长的变化,如抑扬顿挫、轻重徐疾就构成了独特的语音美感,传达着作者的旨趣。所以说朗读有利于语感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意韵情趣的整体感悟和把握,对于这一点,恐怕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过或多或少的实践体会的。
  五、朗读能促进听、说、写三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道理非常简单,当学生出声朗读的时候,声音通过耳朵传入大脑,此时大脑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迅速作出反馈,哪些地方读错了,读得不当,哪些地方没处理好,并及时作出调整改进,这就锻炼了听的能力。有时候,为了让学生朗读得更好,教师会自己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无疑也是对“听”力的促进。
  课文大多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经常朗读,就会于潜移默化中使文章中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慢慢变成学生语言储库中的一部分,在口头交流时自然地“脱口而出”,显然,“读”是促进了“说”的。
  同样,学生通过读而建立的储备若运用到书面表达上就促进了写的能力。
  既然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还它以应有的地位。
  六、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是集眼、耳、口、心于一体的复杂的心智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情感的激发,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在教学中具体做法如下:
  1.把握住朗读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打好朗读基础。
  读一个句子,或一句话,或一篇短文,首先要求用普通话读,读得正确;其次要求读得流利,不断句、不重复;再次,朗读时,要根据标点符号的运用,掌握住停顿时间的长短。
  2.掌握住朗读的技巧。
  要富有情感,自然地读出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语调语句。如第八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文中,它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界带来了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激发我们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朗读时情绪要饱满些,声音响亮些。
  3.指导学生朗读。
  要使用启发、提示的方法,不只是声音、语调等表达方法,而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展开想象和联想,产生真情实感,从而找到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第八册《花的勇气》一文,细腻、生动地描就不宜用高昂、响亮的语调去读,而应用略带惊讶、欣喜、节奏感较强、鲜明的语调来读,以表现作者的喜悦及期盼。
  4、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
  如第五册《奇怪的大石头》,在教学第六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几自然段内容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教师可指导学生想:“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它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直到李四光长大以后到英国去学习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公里甚至上千里。”读这句语速要轻快,声音要响亮。这样指导,使学生在理解自然段的同时,进行了朗读训练。
  5、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训练。
  如第五册《金色的草地》中的“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作如下指导:(1)指导看图。先认识蒲公英;(2)在都以上这句话时你认为哪个词语重要?要突出哪个词语?(张开、合上);(3)练习朗读,注意把“张开”和“合上”读得重一点。学生懂得了怎么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并在训练中渗透学法指导。
  6、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变换提问角度。
  以问促读是指导学生读书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变换提问的角度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第五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西沙群岛一带,海水呈现出多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指导朗读过程如下:(1)这句话写西沙群岛的什么? (海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 (读一读)。(2)你觉得这句话的哪个词最能表现这里海水的异常美丽? (五光十色)课文怎样具体写海水的五光十色?读一读。(3)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的确异常美丽,我们来齐读一下好吗?像这样,多遍朗读同一内容的课文时,每遍读提问的角度不同,训练的目的各异,学生经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加深了,朗读的兴趣更浓了。
  这几点,看似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讲,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想做好这几点,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在朗读训练中,可以先指名领读或齐声朗读,带动那些朗读基础不好的同学敢大声朗读;再同桌、前后结成朗读小组,互相对读,分角色读,彼此交流,彼此监督,互相指出优缺点,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阅读的时间,都能得到朗读的训练。最后老师采取布置任务、定期检查的方法,约束学生在家里进行朗读训练,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只要学生能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读下去,读熟了,会背了,那些范文的语言就能进入到学生的语言储备库里去,那些范文的种种表达方法,种种修辞方法,种种篇章结构等,就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素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及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逐步提高。
  • 【发布时间】2018/8/1 12:24:45
  • 【点击频次】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