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四途径”

 

【作者】 黄燕珠

【机构】 广西省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大盘小学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是语文教师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本文联系教学实际从书面作文与口头作文紧密配合、讲读课文与作文训练互相促进、学生自改与教师评改双管齐下、学生作文与教师作文并驾齐驱四个方面论述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四途径”。

【关键词】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
【正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是语文教师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生的物质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眼中的世界逐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贫乏。但是,由于各种环境条件的局限,农村小学生作文状况仍令人堪忧。“作文难教”“作文难写”已成为农村师生的共同难题。写作时,不是空洞无物的三言两语,就是千篇一律的照抄照搬,或是没有层次的流水账。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客观事实。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为探索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中断地实践与学习、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偶有心得,归纳起来就是“四途径”。
  一、书面作文与口头作文紧密配合,练“说”促“写”
  写作即是说话,就是把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我们很多学生在作文中无从下笔,找不到内容来写,归根到底是平时没有注重他们“说”的训练,即口头作文训练。试想一个说话有条不紊、振振有词、滔滔不绝的学生,你还会担心他不会写作吗?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首先得让他们学会说话,并且学会说好“话”。作为农村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见识少,训练少,没胆量,不敢在人多的场面说话。久而久之,在生活中就成了有话不敢说,有话说不好,最后是没话说,因此在作文中就无话可写了。那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学会“说”呢?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物、发表意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口头作文训练还可根据农村实际和小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看图说话、联词说话、自我介绍、复述课文、讲述故事等形式开展。
  让学生说自己熟悉的内容很重要。在课堂里,在生活中,许多学生不敢说的原因往往是他们不熟悉“说”的内容,凭空想象,就难以出口成章。所以,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平时的训练里,我们都要尽量让学生谈论他们非常熟悉的内容。比如,我们的农村孩子没有见过大海,他就难以描述出无边无际的大海的美丽景色,可是他们熟悉村庄里的一花一草,我们就让他们把自己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说一说。这样他们就有内容说,而且说多了自然就流畅了。如在教学《童年趣事》习作训练时,首先让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在农村,尤其像我们这里有的地方水塘较多,孩子大都喜欢钓鱼、捉青蛙等。我对他们说,既然你们喜欢这些活动,何不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自己在做这些事时的感受和想法。这个提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言,说出自己的体会。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刚才所说的话用笔整理写出来。大家发现原本自己觉得很难写,无话可写的作文,现在变得异常好写,而且自己的文字不由自主的从笔下涌了出来。
  其次,学生能够说清楚身边的事物以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让学生学会围绕一个主题来说。如果总是拉一些家常,谈一些琐事,一定没有什么进展。要让学生在说清一件事情的基础上,学会表达一定的意思,或是发表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三,当学生敢说了,能够表述清一定的意思后。我们便要多给他们提供口语交际的平台,在交流的氛围中加强训练。例如,可以有意识地让同学之间互相了解情况,增强感情,通过问、答、谈论等形式促进他们的说话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说话训练,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以提高,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写作方法写出来,不就是一篇好的作文吗?
  做到书面作文与口头作文紧密配合,练“说”促“写”,应该是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讲读课文与作文训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讲读课文与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讲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两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果两者脱节,就会降低教学效果。在农村学校,很多小学图书缺乏。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讲读课文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先教读课文后作文,也可以先作文之后再讲课文,学生通过作文产生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课文中找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边讲读课文边引导学生写作,结合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构段、构篇方式,并模仿练习写片段。
  课文,即典范性文本。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依托文本,实施有效随文仿写。在典范性文本中,有很多灵动的语句,它们犹如散落在文本中一颗颗耀眼闪亮的珍珠。教师层层深入地品析动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还可以让他们对如何准确、传神地运用动词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并通过随即进行的仿写训练,使学生知晓了如何遣词造句,为能顺利圆满完成整篇写作训练打下基础和提供保证。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比较注重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完美结合。特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遵循了“长短线结合”的原则,能做到因“课”制宜,安排了一些借鉴范文写法或迁移范文语言的“小练笔”,给学生比较合适的角度或比较适于迁移的局部进行模仿,堪称读写结合、优化写法、提高习作水平的最佳途径。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笔者在教学这一习作训练时,先小结课文第4自然段写石榴的方法——作者先写自己看到的,再写自己尝到的。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看一看颜色、形状,摸一摸水果的外皮,接着尝一尝。再把看到的、摸到的、尝到的连起来写一段话。学生在习作训练过程中,文思泉涌,写趣盎然,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毋庸置疑,范文引路,讲读与作文结合,既可以让学生作文有章可循,又有利于学生打开作文新思路,从不同角度来构思,写出情文并茂的好文章。讲读课文与作文训练同步训练,讲练结合,互相促进,可谓相得益彰。
  三、学生自改与教师评改双管齐下,相辅相成
  教师的作文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语否定。教师的“评”与“改”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既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该怎样改写自己的作文。
  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对学生写得精彩的词句,要不惜笔墨用着重符号或波浪线醒目地标出,并用激励性的语言真诚地激励他们;对表达不很清楚或错别字较多的学生,也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加以肯定,再委婉地指出不足。有时甚至可以放开手头分数,让他们对写作留有希望。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他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类似这种做法,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让他们敢于写自己的作文,增强了学生写作和兴趣。此外,在讲评后我会选几篇优秀的作文让他们自己用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把写得最值得欣赏的精彩语句展示给大家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激励,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然后再复印一份展示在班级特意准备的优秀作文园地处。这样让他们有更多的信心和欲望去写出更好的作文。
  要使学生学会作文,并且喜欢写作文,写出好作文,教师在运用激励表扬评改学生作文的同时,还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既让他们投身生活,大胆表现,主动作文,又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自改自己作文和参评别人作文中来,以增强他们作文的信心。
  农村小学生在作文时,由于手头缺少必要的资料,加上受教育的环境、要求、阅读面等因素,作文能力和水平与城里小学生相距甚远。特别是在习作时未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作文大多数是“一气呵成”,缺乏自我修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中常出现前言不达后语,语序混乱,语言不通顺,中心不突出等情况。教师批改费时费力。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语文老师就应采取学生自改互改与教师评改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加以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师批改之前或之后,可让学生自评、互评,自改、互改作文。自评时,教师提供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一一自改、自评。互评时,谁和谁互改,由教师指定,比如:让习作能力强的前几名学生来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欣赏优生的习作;让写作能力相当的学生互改。对学生的批改,教师要点评并打上批改分,让学生乐于批改。
  如在评改《我敬佩的一个人》这篇作文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我先评讲了一篇较差的习作,这篇习作由于错误明显,很多同学都能指出其中的不足。接着,再评讲一篇中等习作,最后再评讲一篇优秀习作。这样由易到难,树立了学生参评的信心,学生情绪高涨,不仅掌握了评讲方法,而且懂得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学生参评自评作文,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作文写法及其要求的领悟。
  这样,教师评改与学生自改双管齐下,相辅相成。对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的作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四、学生作文与教师作文并驾齐驱,同舟共济
  学生从阅读到写作有一个过渡阶段,怎样把感受到的东西或观察到的东西形成文字也有个“迈步”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作文,共同练笔,将自己的作文甘苦和实际体验与学生交流,无疑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就好像做示范动作,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笔者曾有这样的体会,和学生一起去春游,回来共同作文,然后讲评交谈,学生的注意力格外集中,要求掌握的东西,学生掌握得格外快。也许有人说,这样会加重教师负担,但学习和提高本是教师的责任。俗话说得好“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写手生”,教师懒于动笔,没有切身感受,怎样更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呢?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点“实功”还是要下的。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处处比学生先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师经常“下水”写作文,给学生以示范,这样在写作实践中体会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的难点、疑点,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也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个人的切身体验,才能亲笔写出优秀的作文,才能给学生的作文写出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评语,才会令学生信服,才会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所以,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自觉?“下水”写作文。教师与学生一起作文,同舟共济,引领航向,学生作文更容易到达成功的彼岸。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努力,是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的。
  • 【发布时间】2018/8/1 12:43:19
  • 【点击频次】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