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试论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于静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 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历来是专家学者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怎样才能使他们树立道德观,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德育;思想性;德育;素材;学科;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开始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要想在学科教学中搞好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把握学科特点,文道结合

各种科学知识都反映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性是科学知识的内在属性,思想性和科学性是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在一起的。要密切结合科学知识来培养道德,不能游离于教材之外进行道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离开了智育,单纯德育,就成了政治课;反之,进行智育首先会遇到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等德育问题就是性格、意志、情感等问题。例如,语文课朗读、理解、分析课文都要涉及感情问题、思想问题;历史课分析历史事件都有个历史观问题、阶级分析问题;音乐课的欣赏和美术课的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写生都有个审美观点问题。所以,我们要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发展个性,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善人格。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与教学方法来说,各科教学内容不同,载体也不同。有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的学科是通过对字、词、句、段和篇单结,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学生在中心思想的分析来提高道德的,那就要在既有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知识内容的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同时,还要品味其中的思想感情;通过习作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只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有的学科则借助于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计算,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渗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养成严肃看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的借助于构思、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欣赏、演唱等形式在美的熏陶中提高审美意识。有的借助于跑步、跳高等技能训练

二、改变评价模式,激发德育热情。

多年来,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考试成绩高,教师的工作就好;只要成绩低,教师的工作就差。甚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发放奖金、评优评模的唯一标准。致使广大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大量的作业批改,频繁的考试测验,节假日的补课辅导,几乎成了教师的全部工作。而且,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升学无望、及格堪忧的学生也只能放弃。因此,只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工作。

三、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附加”。例如,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之后附加一段思想道德教育,讲什么遵守社会公德或是遵守班级纪律之类的问题。但可以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或者暗示学生将来会有更多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国争光的信心。再比如历史课,可以结合我国在封建社会独领风骚的科技文化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后的飞速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可以结合近代中过得屈辱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举,等等。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的渗透。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决不能不顾学科特点,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得不偿失。

四、从大处着眼,从小事抓起。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要高,着眼点要大。例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身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所有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德育教育的目标和着眼点。但对于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要求要适当降低,着手点要小。也就是说,要从小事抓起。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几乎没有面临生死考验的机会,也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却常常面临着是与非、善于恶、美与丑的选择,常常面临着进与退、上与下、做与不做的取舍。这些选择、这些取舍,虽然往往是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却常常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在细节上下足功夫,与微小处做足文章,决不能对那些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否则,当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不良品质养成的时候,在教育起来就会难上十倍、百倍!

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由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还很不成熟,缺乏足够的目的性和自制力,做起事来随意性很大。因而,在其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出现反复甚至倒退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千万不要指望通过一两次谈心、教育、批评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在这件事上表现出很高尚的品质,在那件事上可能就表现不出来;在今天很有自制力,在明天可能就会令人大失所望,甚至会犯错误,有倒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肯给时间让学生改正错误,并且要设法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决不能一味的指责、挖苦,甚至一棍子打死。因此,任何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打持久战,要坚持常抓不懈。那种集中式和突击式的德育方法是不可取的,是不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的。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只有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只有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面临种种选择,才能让他们真实的体验到书本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使他们有意识的用其所学指导自身成长。因而,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鉴别能力。比如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保护环境这一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周边的环境状况,让学生切身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改革开放这一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访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生活状况,对比现在的生活,感受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结合艰苦创业这一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艰苦奋斗精神是否过时的辩论会,以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等等。

总之,德育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都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2

 

2在小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S1

 

3浅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S1

 

  • 【发布时间】2018/10/14 11:18:48
  • 【点击频次】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