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策略

 

【作者】 唐 丹

【机构】 四川省武胜烈面在学校

【摘要】 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将保护环境的素材融入地理教学中,善于借助课题模式和信息技术提升融合效果。同时,要积极强化地理学科地位,实施开放性教学,在此基础上,深挖地理教材中的环境保护素材,以使高中地理教学中进一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关键词】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策略;
【正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环境保护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教育也是高中地理教学蕴含思想之一。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出发,尝试探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策略与同仁共享。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
  (一)深化地理教学内容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保护环境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将环境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是教学发展的需求,更是地理教学对环境保护教育的要求。同时,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环境保护教育,还可以突出地理教学的重心,让学生掌握地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丰富教学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自然,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识,进而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参与到节约资源与爱护环境中去。
  (二)实现地理教学的任务
  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其中关于环境保护教育的问题主要是针对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探讨的,且在这种观念中,认为人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同时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是地理学中的两大主要研究对象,因此,可以说地理学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与交叉性。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利用好地理学科的特点,做好环境保护教育的穿插工作好。这样可以使得地理教学更加有意义,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策略
  (一)将环境保护的素材融入地理教学中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从自然界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破坏加剧,已使地球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地理课堂上将时事和历史事件适时渗透在地理教学中,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明确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保护协会的游行示威活动与在广播、电视以及报纸上对生态环境进行的宣传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再如,海湾战争、沙尘暴、厄尔尼诺现象、海水赤潮等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事件最终以公害的形式或各类环境问题给公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通过对这些事件的了解研究,学生了解到污染问题之所以在工业社会迅速加剧,甚至形成公害,与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直接相关。学生了解了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沉痛教训,就可以激发起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强烈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环保欲望。因此,在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利用这些素材,以此来帮助学生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产生出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也就实现了环境教育的目的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树立起学好这一知识的信心,从而掌握好地理知识,并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二)、引介课题模式,借力信息技术
  传统教学模式较为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是绝对的主导者。课题模式,较为注重研讨式教学,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的指导,解决“一个或多个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课题模式,可有效促进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具体来讲,教师要将“环保”作为课题,为学生提供资料,或交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环保”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一致,解决问题。其与研讨式教学不同点在于,课题模式更为注重学生自主性、共鸣性,而研讨式教学则注重合作性。同时,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力量,尤其是多媒体设备,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营造较为真实的环保场景,以供学生认知和体验。以《我们周围的环境》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借助信息技术,引介了课题模式。首先,我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了四幅图片,前两幅为风景绮丽的九寨沟、西湖,后两幅为漂浮着垃圾的九寨沟和西湖,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为学生营造了一定场景,学生对环境和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我引出了“环境保护”这一课题主题,让学生各自发表其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或观点,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氛围十分热烈,涌现出了诸多观点。最后,我引导着学生进行观点辨析,促成了观点认同。最终,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对“环境”的概念、人与环境关系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强化学科地位,实施开放教学
  受诸多因素影响,高中地理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受重视程度仍旧存在提升空间,因此,要想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提升和强化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学科地位的强化,最基本的前提是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科应用。这需要教师的积极努力、学生的密切配合、学校的鼎力支持。同时,要善于实施开放性教学,将开放性材料充实到教学中。
  如,我在进行《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践行了上述措施。我结合具体实例,对淡水紧缺、耕地保护、土地退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说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地理知识,从一定角度来讲,这一章节内容有利于向学生传递地理学科价值。同时,我鼓励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此方面的材料,材料内容不局限于,只要符合要求即可,这些开放性资料的融入,有效提升了地理教学的环保教育意味。
  (四)深挖地理教材中的环境素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想要保证环境教育渗透具有实效,就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有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目前地球上的人口问题、资源浪费等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目前的环保形势,从而主动去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深挖地理教学中的环境素材,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总之,环境保护不能停留在无奈的呐喊上,尤其在环境保护形势异常严峻的我国,加强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的环保教育,刻不容缓。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地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发布时间】2018/8/31 17:33:22
  • 【点击频次】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