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试论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杨 桦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玉龙中学

【摘要】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还需要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相结合。目前,很少有人论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忽略教师讲的艺术,忽略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违背了学生通过倾听获取知识信息的认知规律,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倾听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知识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本文主要就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希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导。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倾听;能力培养;
【正文】一、“学生倾听能力培养”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倡导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少讲,学生多说。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热闹非凡,但是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听”这一目标的达成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被长期忽视了。深入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不愿倾听、不会倾听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重视对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培养。
  二、怎样进行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对声音言语的认识,是通过听觉接受口头语言信息。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极有可能对学生造成障碍。倾听,是人际交流不可或缺的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品质。真正的倾听,指的是用心地听,从眼神、体态上都表现出一种聚精会神与专注。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
  丹尼斯在《美国教师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头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倾听能力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的注意分配、倾听的辨别能力和倾听时排除干扰的能力。专注的倾听习惯是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的基础;具备倾听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扩大信息的接受量,从而达到提高倾听效率的目的;倾听的辨别能力和倾听时排除干扰的能力又是接收正确信息的前提。影响学生倾听能力的因素有三:一是学生方面的因素;二是教师方面的因素;三是家庭方面的因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倾听欲望
  激发小学生的倾听欲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阐明倾听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教师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就不能靠强行灌输或威胁,而应该在较和谐的气氛中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渗透来使学生明白。例如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我先放伴读让学生听,当听完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语气说话时,同学们都非常活跃,有的说要模仿“笋芽儿”说话,有的说要模仿“雷公公”说话,还有的还要模仿“春雨姑娘”。通过认真倾听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掌握好人物的语气。二是在游戏和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小学生天生就爱玩,死气沉沉的课堂只会令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游戏是能引起学生倾听欲望的好办法,因为它带有比赛的性质,学生都渴望获胜,使他们有兴趣去听,积极地去听。例如在教学比较难读的词语是,我就采取“传词语”的游戏,把这个词语悄悄的告诉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同时采取说悄悄话的形式传达下一位同学,由最后一位同学大声说出词语。最先传完,说出的词语正确的一组就胜利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倾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引导小学生掌握学习倾听方法,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有了倾听的欲望并不代表学生就会听、善听。所以,教师要教给孩子正确有效的倾听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一是注意倾听时候的姿势。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少、对抽象的语言不敏感的特点,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倾听姿势方面的要求。如:“在别人发言时,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同学”。“别人读书时,眼睛看着书,耳朵听着书。”“如果同学的读书或回答让你满意或高兴,请你用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或许可。”二是用心用情去听。倾听时学生有了较好的姿势不一定就在仔细、认真地倾听,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用心用情去倾听。比如在倾听前老师引导学生明确倾听的要求,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听什么,即带着问题去听;在听的时候要求脑子里不要想其他事;抓关键词、注意说话人的语气并揣摩这种语气要表现什么;边听边思考、归纳发言同学的观点;听完后想想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想法有没有联系。
  (三)以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小学生进行倾听训练并及时反馈倾听效果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它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练习、实践才能发展起来。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对小学生进行倾听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有灵活多样的方法,要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结束后及时反馈倾听效果,让学生明白自己认真倾听后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倾听行为。例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时,先让同学们预习,然后抽同学分段读课文。当一个同学读到“让太阳钻进棉鞋里,你说暖和不暖和?”时,一位学生马上举手,我让他发言,他说:“是‘阳光’不是‘太阳’。”我赞扬他有双机灵的小耳朵。同时让刚才读的那位同学重读一遍,这一遍读得非常好,我也及时肯定了他。这样读的同学更认真了,听的同学也更仔细了。
  (四)用榜样感染学生,促其想听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专心的神情、倾听的姿态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效仿。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自己先要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用榜样的力量去催发学生倾听。在课堂上,如果遇到有些学生表达时说说停停或说不完整的时候,老师要意识到这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好机会。老师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发言,更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因为这时其他学生正注视着老师,看老师如何应对,老师现在的做法将会是学生今后的做法。列如,我让学生用“尾巴”一词造句。一个学生说道:“人是有尾巴的。”他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哈哈大笑。我却亲切地说:“你能积极发言,很好。你造的句子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从科学上讲,不太妥当,如果改成‘人类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就准确了。”然后,我有继续发挥道:“不过,说‘人是有尾巴的’也不能完全算错,我们平时不是用‘有点成绩就翘尾巴’这样的话来批评人吗?大家想一想,这里的‘尾巴’和‘人类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的’这句话中的‘尾巴’是不是一个意思?”一个巧妙的发问,寥寥数语,把学生原本有漏洞的语言文字演绎得有情有趣,达到了倾听的最高境界,即解读了信息,又升华了信息。
  (五)改进课堂评价机制
  新课程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这样致使一些老师在评价时片面强调说的地位而忽视了对听的要求。改进课堂评价机制,适当加重对学生倾听能力的评价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不仅善于发现能说会道的孩子,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好的倾听行为。例如在故事会课上,我先让一个学生讲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以后,看看谁能将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对于能把听到的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的学生,我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注重倾听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由于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程度及所在环境、所受教育的不同,使每个学生的倾听能力存在差异性。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通过观察记录、访谈分析等方法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把它作为培养其倾听能力的出发点,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每一个学生有力的帮助,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倾听能力的提高;二是不要把倾听与听课等同起来。通常我们所说的听课是指简单地用耳朵听。而课堂倾听则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并融入兴趣、感情等主动性因素的高效的听课。因此,教师授课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处于积极的倾听状态,以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要争取家长的配合。课堂是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主要场所,但学生在家庭里面的倾听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课堂倾听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全面地促进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发展。
  总之,我们在坚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的新课标理念的大原则下,不能抛弃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学习传统,也不能忽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 【发布时间】2018/10/10 8:44:52
  • 【点击频次】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