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 滕 力

【机构】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沙坡镇秦镜小学

【摘要】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它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层地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校园文化;建设;
【正文】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正成为优化学校教育软环境,有效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由于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思想重视不够,导致一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仍停留在浅层的学校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层面,没有真正通过学校价值观这一核心内容的培育和引领,使学校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得到整体构建和有效开展。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呢?下面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浅谈几点体会。
  1、强化学校管理,创建规范的学校管理文化
  学校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各种管理制度,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学校的办学思想作为学校文化的精神因素,具有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价值,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势态。我校的校训“求真、求实、求新、求美”和办学理念“以爱育爱,以发展促发展”正是这种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82项,这是依法施教、依法学习、依法生活、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它以文件形式存在,以思想行为习惯为表现形式,教师管理制度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普遍性的工作要求,如办公制度,作息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请假制度;二是具有导向指导作用的各类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如:校长职责、教师职责、教学常规等;三是具有激励强制性质的,如考勤考绩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四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学生管理制度除了守则、规范外,还包括评优、表彰等制度。学校管理文化的形成,首先使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违规必究;其次是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贯彻,使学校管理文化成为师生行为的共同准则,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并逐渐转化为内在需要,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2、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师生间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能够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3、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美的学校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是以静态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具有美育和激励作用的校园布局,各功能室的安排设置,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具有教育导向作用的墙报、两图、规范守则、校训、宣传窗、走廊画像等墙壁文化。近年来,我校根据学校发展态势和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校园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制作规划图,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开源节流,逐步优化育人环境。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校园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校园美的创造者。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和保养中,同学们参加了植树、种花、除草等劳动,参加了“一天两小扫一保洁,一周一大扫”的清洁活动,参加了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在劳动中,同学们培养了劳动观念,学会了劳动技能,也增强了体质,看到校园在劳动中变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看到花更艳、草更绿、路更净,劳动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情操在他们心底得到了升华。在这些美的创造和保护中,同学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审美。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求知的欲望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4、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学校课堂文化
  学校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部分。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5、发挥特色优势,形成丰富的学校活动文化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学校活动文化的主要形式,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新颖多样,鱼龙混杂,对少年儿童适宜与不适宜问题,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学校活动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活动文化,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学校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思想精要》开明出版社 作者 肖川
  [2]《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作者 马和民
  • 【发布时间】2018/10/23 15:06:00
  • 【点击频次】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