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探索

 

【作者】 赵菊艳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大兴镇小凉山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初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广阔的天地。本文主要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谈谈本人的体会。
  关于创新,《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创新,可以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完成一项新设计或新方法,或是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有创造性的人……对各种问题有高度的敏感性。这种人往往很自信、有自主能力;争强好胜,感情外在;智力兴趣广泛;特别表现在乐于去对付各种形式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乐于对付各种形式的困难与挑战”的那种意识、那种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变“静坐式”课堂为“活动式”课堂,引导学生“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每个人都有的。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是由于传统教育的“统一”、“标准答案”,把儿童的这种意识慢慢地扼杀了。
  历史科在学生心目中是“枯燥、没有意思的课”,是学生“最不愿意学的课”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一讲到底”,“灌”你没商量。我以为,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的课堂教学套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学形式,激起学生“我要学”历史的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中,可让学生读、议、讲、算、唱、画、填、编、看、总结等活动学习形式,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接受状态,让儿童做中学。初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史料与观点结合,信息量大,可读性强,适合学生阅读。“读”,主要是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提的问题,尝试阅读教材,从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议”,是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或教师提供的材料、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或答案。“讲”指学生讲历史小故事、演讲、当小老师、讨论等,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兴趣。“算”,是让学生在必要时,算一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的时间,算一算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算一算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所经历的时间等,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结论。“唱”则是在学习了相关内容之后,让学生唱歌曲、听歌曲或欣赏乐曲,以提高思想教育、艺术鉴赏的效果。“画”是让儿童画重要的文物、历史人像、历史地图草图等,满足其动手需要,加深映象。“填”,主要是指填充历史地图,增强历史空间感。“编”则是让儿童课后编习题,单元学习后编单元练习题,复习时编检测题,启发他们复习的主动性。“看”就指根据教学需要,提供条件让学生看电影或电影片断、电视片、文物模型、图片等,以再现历史。而“总结”是新课后引导学生尝试性地将所学知识总结为几个数字、几句顺口溜或是将知识结构化等,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过去性。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大多数的学生,仅凭书本上的文字去了解历史,他们的认识和思想都被限制、封闭在课堂内,他们的创新精神远远没有得到发展。创新精神,首先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探求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封闭式”的课堂,开展“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把学生的眼光、学生学习的知识局限在课堂内、书本内,要把学生引向课堂外那无边无涯的知识海洋,努力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收集资料,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其创新精神。
  “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主要有游览、参观、调查访问、热点讨论等方法,另外还有在图书室(馆)里或因特网上查阅资料、文献,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游览参观”主要是结合所学历史内容,组织学生游览有关的人文景观,参观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有关纪念场所,丰富其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调查访问”则是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有关资料,以了解历史事实、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例如:对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给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无感性认识,书上也只是浮光掠影地介绍了一下,学生学了后,映象不深刻。为此,我让学生在一个周内,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他们的长辈,并把了解到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再到学校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认识到了上述运动的严重危害,达到了教育学生“以史为鉴”的目的。
  三、变“灌输式”课堂为“探索式”课堂,启发学生对历史本身的兴趣,培育大胆怀疑、勇于对付困难与挑战的创新精神
  “积极主动性”是创新的动力,“求真”则是创新的核心与灵魂。“求真”是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它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怀疑精神”以及“思维的独立性”上密不可分的。
  鼓励学生依据史实,敢于怀疑教材的权威、怀疑“定论”的权威,提出自己对问题独立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则应该不管学生的结论正确与否,首先给予热情的鼓励,然后才施以正确的引导,以呵护学生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如:在教学中,评价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你认为在世界已进入大机器生产的时代,提倡手纺车运动,是否是在主张落后和倒退?请说明理由。教材上和大多数的学生都回答不是,理由是他们是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而有少数学生却答得与众不同。他认为这是在主张落后和倒退,因为印度人民也应采用大机器生产,发展民族经济;印度强大之日,就是民族独立之时。这几个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值得积极肯定与大力提倡。
  鼓励学生发现疑点、提出不同观点,更要引导学生去大胆探索、勇于探索求得正知正见,提高他们创新精神的境界。人类社会在发展,人类对历史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不同的人对历史也存在不同的解读,历史教科书和所有的历史著作也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瑕。永远不要告诉你的学生,书是神圣的,不可能有错。我们不能让问题止于教师,也不能让问题止于书本。应该鼓励学生去发现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大胆否定、勇于探索、主动创新的过程。发现问题后,更要帮助、引导学生去尽可能地收集相关资料,提供不同学术派别的观点及其论证的依据,组织他们论证、分析,以得出自己独立的见解。
  • 【发布时间】2018/10/23 15:10:18
  • 【点击频次】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