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作者】 简玉敏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山脚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的学习方式不是单一枯燥的,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轻松自在的教学氛围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放松的感觉,不会紧张,会使学生进一步的爱上学习,爱上课堂;反之,严肃拘谨的教学氛围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单调、枯燥,导致学生不愿意去学习。同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需要轻松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无压力,敢于去在课堂中设置疑问,并且敢于亲自动手去操作。
  二、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
  如果课堂上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操作不但比较费时,而且还会像大海里的航船一样,没有方向,就会变得很盲目,得出的结论也就差之千里,从而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讲究实效出发,建立基本的操作常规,及早训练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使操作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三、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的方法
  小学生尚处于“直观感受”向“思维分析”转变的时期,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依靠教材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还需要善于将生活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在学习了《圆周长》这一章节之后,遇到以下习题:1.基础题:求d=10厘米的圆的周长,r=1分米的圆的周长;2.选做题:用20分米的铁丝是否能够给半径为4分米的半圆形物体围一圈;3.综合题:一个直径为10厘米和边长为5厘米的等边三角形拼在一起,其周长为多少。对于第一道基础题,一般学生可以套用公式直接得出答案;第二题的难度有所提升,学生如果想象力不够,可以直接进行动手操作,找一个20分米的铁丝或者是20分米的布条等进行动手操作,来得到正确的答案;第三题的难度又有进一步的提升,对于这种题目,学生可以用小木棒、量角器等进行测量,或者是用积木来摆放等,从而得出答案。这样将教材中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同时还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动手操作的方法,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打下基础。应用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动手操作技巧,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意识之后,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动手技巧,这样方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合理地进行操作与创作,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活动事半功倍。
  四、加强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教材的要求设计好实践操作程度和操作方式,能够将知识的发展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中的难点,掌握学习的重点,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当讲解完教学内容后,可以布置一些题目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如:学过什么是角之后,留下用剪刀剪掉三角形的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的问题,有的学生会回答还剩两个,那教师就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就会恍然大悟,明白剪掉一个角还剩四个角。
  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技巧,方式比较多,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较佳的方式,该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充分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获得其他人操作的技巧以及操作的思路,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不过在对学生该种品格进行培养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而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反过来也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图形的变换》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简单的图形进行旋转与平移,让学生想象自己平移后的图形以及与平移过程共同构成的图形,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而学生在想象力提升的情况下,则可以动手操作,将自己所想象的图形做出来,从而提升动手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图形的平移,设计充满想象力的图案,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1]陈桂兴.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知音励志,2016(14):51.[2]蔡学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
  • 【发布时间】2018/10/23 16:07:42
  • 【点击频次】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