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策略

 

【作者】 瞿仁均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摘要】 当前实施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主要是采用讲授策略,这种单向的输入策略导致学习乏味无趣,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并不能与讲授者形成共鸣,道德与法制知识无法真正内化,更不能借助道德与法制知识科学地指导自身生活。新时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那么研究出适合新时代儿童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新策略,势在必行。

【关键词】 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策略;
【正文】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策略主要指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儿童真实地参与课堂与生活实践活动,探寻出儿童如何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如何健康安全的生活、如何愉快积极的生活、如何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如何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策略。逐步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型人才。
  一、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策略的意义
  1. 能借助新策略更科学地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更有效地普及道德与法制知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道德与法律常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遵法的意识。
  2、能借助新策略更有效地规范学生自身行为,真正提升运用道德与法制知识维护自身权益、高效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新时代的文明人。
  二、当前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导致认识偏差。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的力度,但一方面由于传统法制教育偏重于单纯对法制意识的灌输,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于注重办学质量的提升,在一定时间内,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及其评价工作可能会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小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不够全面。
  (二)学校、家庭、社会缺少配合 
  当前,在对小学生展开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长、及社会缺少有效配合,导致小学生接受到道德与法制知识过于书面化,也过于片面。家长及社会对学生道德与法制知识的结合的忽视,严重阻碍学生形成准确的道德与法制观念,对学生整体法制素养的提升存在不利作用。所以学校单方面对学生展开道德与法制教育,要想真切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素养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 
  (三)道德与法制教育对象界定不全面 
  学校在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时,在对象的选择上表现得不够全面,尤其是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融入主观的观念,只注重对平时表现差的学生展开教学,而忽略了一部分优秀学生的教育,这对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正常开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不利于学生整体道德与法律素养的提升。想想最近自杀的校长、跳钱塘江的博士,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新塑造教学理念,意识到优秀学生更需要接受全面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为其在今后健康发展奠定坚不可摧的心理基础。
  (四)道德与法制教育结合不够巧妙
  很多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很明确,但法制教育目标就表现得模糊,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侧重于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不够巧妙,在教育策略上研究不够,缺乏实践活动,缺乏感性、具体的材料。
  老师在展开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理念上存在局限性,一方面将其局限在对小学生的刑事犯罪教育,而忽略了小学生日常违法行为的教导。另一方面对于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不够明了。这种教学理念导致学生接受的法律知识存在一定片面性,对自身行为规范产生不利作用。实际上,很多犯罪的低龄人员就是不注重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长时间下去形成错误的理念最终演化为犯罪。
  三、对小学生展开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将道德、法制教育进行有效融合
  学校在开展实际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将道德与法制教育进行有效结合,确保学生在形成正确理念的同时对品格进行正向塑造,促使学生在接受全面法制教学的同时对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形成准确认识。举个例子:在对孩子们进行诚信教育时,可以以“拾金不昧”这个话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与法制的结合教育。借助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白拾金不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通过对在《物权法》的学习进一步明白:捡到东西不还的行为在此法修订前也许只会受到人们道德上的谴责,但在如今绝对是违法的,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还可以通过小品表演、情景模拟来加深学生对拾金不昧的正确理解。
  (二)注重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生活化”
  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书本学习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学习,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等的真实感受,在与现实社会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勾起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对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加以体验,真正实现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培养目标。举个例子:结合上文“拾金不昧”的教育,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上放学的路上去真实感受什么是“拾金不昧”,主动把捡到的钱或者物品交给主人或者警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全程视频记录,并选择合适的时候在班级、在学校播放,以供大家学习,这样就超越了抽象的理论记忆,把课堂搬到生活,又再次回归课堂,回归学校教育,这样的教育才算得上是迁移,学生在亲身体会了拾金不昧后,才能将道德和法律意识内化并更加自觉地去付诸于以后的行动之中。
  (三)学校、家庭、社会有效合作教育
  学校、家庭、及社会应该主动相互配合为学生营造好的道德法制环境,促使学生在健康的大环境中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学习更过实用的法律知识,减少小学生犯罪的概率。一方面学校要鼓励老师借助现有环境和设备,多途径、多种方式对小学生展开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又要调动家长在平时多注重观察子女的行为表现及心理变化,加强和子女在道德法律意识相关的沟通,也可以实施问卷调查访问,求得实际的资料数据,统计分析用于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第三、我们也可以与公安局、法院、新闻媒体等权威机关联动,聘请他们到学校讲课,收集一些真实的教育素材,并运用于实际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中和课堂中。
  四、结论
  对小学生展开道德与法制教育,提升他们的道德、法制素养,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有效教育融合,实现教育的生活化。另一方面学校、家长、社会三方面也必须全力积极配合展开教育工作,促使小学生在道德认识上树立正确认识,学习新时代的相关法律,让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利用所学知识实现自己的自我教育,同时也能够利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新时代的知性学子。
  参考文献:
  [1]毛争艳,《略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小学生(中旬刊)》2017年09期。
  [2]冯军,部编《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3]陈红莲,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要回归生活,《好家长》2017年第47期。
  [4]王智慧.“法治中国”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问题探析。
  • 【发布时间】2018/11/3 16:16:04
  • 【点击频次】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