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难于开展的原因

 

【作者】 吕 宇

【机构】 广西陆川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在我省轰轰烈烈地展开,但仍有一些教师无视新教材的变化,教学方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还是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讲授,与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让新课程改革难上加难。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情况呢?
  一、学生基本情况
  1、在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正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随着高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学困生”。而且“学困生”的数量有增大的趋势,尤其以高中的数学“学困生”为最多。所谓数学“学困生”,在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较普遍地认为是指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
  2、学生抱陈守旧,心理变化的速度跟不上环境的变化速度。
  大部分的“学困生”,在高中刚开始时,并不是“学困生”,有很多甚至是初中的“学优生”。有许多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此疑惑不解,不明白为什么会从一个好好的“学优生”变成了一个“学困生”。其实,我们认为在这里有一个因素非常的关键,那就是学生的心理变化速度跟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从初中升入高中,无论从教学环境,学习内容,同学关系上,还是从学习的范围、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从初中刚升入高中学习的广大初中毕业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敏感期。在这一敏感期内,学生既要适应生理上的变化,又要同时适应外部学习环境的变化,其心理转变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事实往往是: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被生理变化吸引,而不花费精力去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以适应紧张的高中数学学习。如此几个月之后,由于没有及时的奠定高中数学的基本方法,便落后于其他同学,成为一个“学困生”。
  3、学生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活动屡战屡败,最终对学习丧失兴趣。
  碰到过很多学生,在学习困难的初期是非常认真的想要学好数学的,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个时间也许是几个星期,也许是几个月。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在最终都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最终放弃了这一门学科。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情况?是学生不够努力?还是学生的态度不端正?我们说都不是,这样情况的学生,往往是基础学力有所欠缺。
  二、新教材存在着以下问题
  1、知识的顺序编排不合理。近年来,中学数学教材作了一些删减,并调整了一些内容的顺序。例:未学解不等式,就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造成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集合的运算等等问题难以解决。
  2、知识的删减不科学。新教材大量增加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新教材不同与旧教材,最突出的部分是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学习。但是也存在着一定漏洞的问题。如:立体几何常用几何体的性质删减后,学生对几何体的交线在底面的交点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这是老教材没有的事。
  3、与其它学科的协调没有做好。我国设置高中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为广大的高中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数学基础,使之能适应现代化生活,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由于受西方数学等因素的影响,高中数学偏重于思维训练价值,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出现了与其他学科脱节,不协调等现象。例如: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中要用到概率计算问题,而数学却把概率放到了高二上学期必修3当中。高一第一学期物理要学力学,会用到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但数学却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必修4才学,造成学科之间知识脱节。
  4、知识衔接方面。例如: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都已不作要求,会影响到今后学数列有关计算(往往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根式的运算明显淡化,如不加强根式运算,以后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会受到影响。初中没有“轨迹”概念,高中讲解析几何时会讲到,学生对有关求轨迹问题很困惑,有无从下手之感;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初中新课标不要求。在高中教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应用时常常要用到,在涉及到函数图象交点问题也常用到,这无疑是一个障碍;平行线线段成比例定理初中没有,这样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空间的线面平行等问题受到影响;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初中没有。因此,高中学立体几何时会受影响。
  三、教师过于“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高中新课程标准标准》这一理念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不是以培育少数精英为目的。
  这样的理念在目前新新教材体系下表现的一个方面是,教材体系实行“螺旋式上升”,不再像旧教材追求数学内在的逻辑体系,而淡化学生的思维接受能力的要求。比如,必修中有“算法初步”的内容,把跟算法相关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个铺垫,到选修2系列中,又将算法内容加以深化。又比如,在高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证明的技巧及方法已经有所涉及,但并不深入了解,选修2系列中就有一个集中学习的章节。这样一来,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累积的学习技巧在选修中就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认为这样的层层累进的教材体系安排非常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好好体会,并对教学的内容及深度广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是这样的教材体系安排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有时并不能得到较好的执行。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长年累月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得一部分老师为了考试成绩和赶进度,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拼命的加深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进度,多讲题目——甚至有学校的老师让高一的学生做高考的题目。这样的一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是明显无法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的,也是和教学的理论和实际相违背的,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
  综上所述,教师要搞好新课程改革,要多想办法解决现有问题,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上,而应该落到实处。我们要把握教材的变动内容与主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理念、新教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新思维,从而真正地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数学爱好者。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07:24
  • 【点击频次】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