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建构主义理论模式下的“三中五环”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 陈来福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探”,“探”为探究,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从而获得知识。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就是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建构主要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 建构主义;“三中五环”; 数学教学设计

  一、前言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早期的建构主义者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就是建构主义的实际理论,这一理论也影响着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是思想。现代建构主义的倡导者是皮亚杰,他们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因此,建构主义认为人作为一个认识的主体,不是对现实经验的复制,而是在新的经验获得是需要进行以以前的原有经验为基础,从而融入到原有的经验结构中。在这一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建构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三中五环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是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及自己的教学背景进行综合考虑,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规划和安排。因此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包括教学目标设计的整体性、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性。
  (1)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目标细化到某个点,将目标细化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本节课、本单元的教学设计目标。应将目标回归到整体目标中,保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2) 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进行设计,对教学内容的顺序、难易进行处理。
  2. 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等顺序进行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和科学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原则主要包括:(1)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根据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2)教学设计活动要循序渐进。
  3.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
  本教学案例设计的宗旨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设计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对某一个教学案例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进行指导。设计的任务使学习者能够胜任,通过不断学习达到最终目的。
  4. 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创新是生态课堂三中五环教学设计的根本理念。创新原则要求编写案例模式有创新、编写内容有创新、设计的顺序以及难易程度的创新。教师在教学设计构思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身边的素材,在导——探——展——评——固五个环节中都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内容很好的设计和展示给学生。
  5. 开放性及可持续性原则
  开放性及可持续性是生态课堂三中五环教学的重要理念,三中五环教学设计是以生态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教的编写和使用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化过程,通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使教学案例更能适合我们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案例编写过程中需要遵循开放性及可持续性原则。
  建构主义在“三中五环”模式运用中主要体现为建构主义教学观和学生观,建构主义教学观和学生观具体指导探究环节的实施。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中五环”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个体通过自己已有的或者原有的经验因为新的经验进入而进行信息的编码,重新建构起新的经验,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进行新的建构。因此,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我们在使用“三中五环”过程中重点考虑学生的主动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原有知识经验差异,重点设计学生的探究。教学中要求教师放手给学生大胆探究和思考,给学生充足时间,摒弃在教学中的满堂灌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提倡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以情景性学习为主,将所涉及的知识点设计成教学情景及教学问题,以情景和问题驱动促使学生主动建构,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爱情景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中五环”学生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而是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的知识经验凭空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能过难,也不能简单。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和情景,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探究内容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和尊重学生主体性、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不是将知识简单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教这一过程中需要建构学习共同体,探究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在交流合作中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从而理解问题建立新的知识经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3.
  [2]张奠宙.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
  [3][美]Charlotte Danielson.教学框架—一个新教学体系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5.
  • 【发布时间】2018/12/30 19:48:09
  • 【点击频次】651